刘景先出生于官宦世家,父祖担任侍郎、典选,三代为相,爵位世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大,耳濡目染,从小才学过人,以方正闻名,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赏识,凭借门荫入仕,累拜侍御史。为了避章怀太子李贤的名讳,改名刘景先。
乾封元年(666年) ,父亲刘祥道病逝,袭爵广平郡公,外放晋州(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司马。为官廉正,得到唐高宗的尊敬。一次,将军史兴宗在狩猎时对唐高宗说,并州的鹞很有名,可以命刘景先抓几只。高宗答:“刘景先难道是用来抓鹞的人吗。为什么这样看待他”。断然拒绝了请求。后来,累迁黄门侍郎,监修国史。永淳元年(682年),进位同平章事,正式拜相(亦有记载:弘道元年(683年)年底,唐高宗病重,命太子监国,裴炎奉诏与黄门侍郎刘景先、中书侍郎郭正一同平章事,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
唐高宗驾崩后,太子李哲继位,是为唐中宗,朝中实权大部掌握在摄政的武太后手中。刘景先出任侍中。不久,唐中宗表现出独立行权的意图,为武太后所废。皇弟豫王李旦即位,就是唐睿宗,武后继续掌握了朝廷政权。裴炎数次建议武后,还政睿宗,导致武后十分生气。年末,英国公李敬业打着重树“李家皇权”旗号的叛乱,裴炎再次提出靠还政的办法,平息外部叛乱,被武后指控谋反并且下狱。裴炎下狱受审期间,很多官员上书说情。刘景先和风阁侍郎胡元范身在其中,说:“裴炎是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高官,办事小心,可以担保他没有谋反。”武太后答:“朕已经有他谋反的证据了,尔等不知道”。刘景先说:“如果他是那种谋反的人,那么臣等也是”。武太后答:“朕知道裴炎谋反了,尔等没有”。不久后,武太后罔顾自己先前的说法,把刘景先和胡元范逮捕了。年底,裴炎被处决,刘景先几度遭贬,先后被贬为普州和辰州刺史,再贬吉州长史。
永昌初年(689年),刘景先为酷吏陷害,关进吉州监狱。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才,遭受不白之冤几经谪贬,除英雄无用武之地外,还遭酷吏陷害,自已想不通,在吉州监狱上吊而死,并被抄家。刘景先死后将近百年,唐德宗李适建中三年(782年),怜爱前贤,追赠刘景先为太子太保。
刘景先死后,武则天并没有放过他,而是将其财产全部没收,作为官三代的刘景先还是很富有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被历史的漩涡卷住脚的人都被拉入其中,刘景先、裴炎等人,都是很有能力、贤良之人,只因忠心于李唐王室,不满武则天执掌朝权,身受不白之冤,几经贬谪,英雄无用武之地,被人害死。
《新唐书·卷一〇六·列传第三十一》载:刘景先的家族来自于魏州(今河北邯郸),属于广平刘氏家族。
广平刘氏家族刘藻北魏秦州刺史易阳县子 刘矜城阳县公 刘会北周濮阳郡守 刘林甫唐朝中侍郎乐平县男 刘祥道右丞相广平宣公刘景先宰相 - -刘庆道祠部郎中 - - -刘应道秘书少监刘令植礼部侍郎刘孺之京兆少尹刘从一宰相刘武干宁州刺史金乡公刘元勗括州刺史刘如璠朐山县丞刘永夷兵部侍郎
参考《新唐书 卷七十一 表第十一 宰相世系一 (刘氏)》
祖父:刘林甫,武德时(618-626年),为内史舍人,以才学过人著称,与萧瑀等撰定律令,著《律议》万余言。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赐爵乐平县男。刘林甫任吏部侍郎期间,唐朝天下初定,沿袭隋朝制度,每年十一月开始选官,到次年开春停止。时间短,事情多,有关部门来不及认真做完选官工作就停止了选官。刘林甫给高祖皇帝建议,请改成全年随时听选,随到随选,于是有才干的人都被选上当了官。同时,刘林甫还将原来州府以皇帝诏书或赤牒授官办法,改成了集中于吏部调任,人再多,他都随时量才录用,因此得到了朝庭内外好评。
父亲:刘祥道,字同寿,在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为官。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刑部尚书、右相,封广平郡公等职。乾封元年(666年), 加位金紫光禄大夫,是年病逝,时年七十一岁,赠幽州都督,谥号为“宣”。
从父:刘应道,吏部郎中
从父弟:刘令植,礼部侍郎,凡八人前后历吏部郎中、员外,世以为罕。刘令植孙子刘从一,擢博学宏词第,调渭南县尉,为常衮、卢杞所厚,荐授监察御史。普王讨李希烈,表为元帅判官。唐德宗逃居奉天,超拜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幸梁州,改中书侍郎,帝遇之善。然无它材能,容身远罪而已。贞元初,以疾自乞,罢为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