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刘祥道

刘祥道(唐朝宰相)

刘祥道
刘祥道(596年-666年),字同寿,魏州观城(今山东莘县)人。户部侍郎刘林甫之子,唐朝时期宰相。刘祥道少袭父爵,任御史中丞。高宗永徽年间,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显庆二年(657年),迁黄门侍郎,仍掌管吏部选事。显庆四年(659年),迁刑部尚书。麟德元年(664年),拜右相。他生性谨慎,不愿为相,多次以年老多病请求退居闲职。后转任司礼太常伯。随高宗封禅泰山,担任终献,事后进爵广平郡公。乾封元年(666年),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不久病卒,年七十一。

  • 同寿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广平易阳
  • 出生日期596年
  • 逝世日期666年
  • 主要成就辅佐唐高宗
  • 本名刘祥道
  • 官职御史中丞 刑部尚书 右相 礼部尚书
  • 爵位乐平县男—阳城县侯—广平郡公
  • 封赠幽州都督
  • 谥号

刘祥道,魏州观城人也。父林甫,武德年间内史舍人。祥道少袭父爵。永徽初年,历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显庆二年,迁黄门侍郎,仍知吏部选事。祥道以铨综之术犹有所阙,乃上疏陈其得失。

中书令杜正伦亦言入流人多,为政之弊。高宗遣祥道与正伦详议其事。时公卿已下,惮于改作,事竟不行。祥道寻以修礼功,进封洛州阳城县侯。四年,迁刑部尚书,每覆大狱,必歔欷累叹,奏决之日,为之再不食。龙朔元年,权检校蒲州刺史。三年,兼检校雍州长史,俄迁右相。生性谨慎,既居宰相,深怀忧惧。数自陈老疾,请退就闲职。俄转礼部尚书,罢知政事。麟德二年,将有事于泰山。有司议依旧礼,皆以太常卿为亚献,光禄卿为终献。祥道驳曰:“昔在三代,六卿位重,故得佐祠。汉魏以来,权归台省,九卿皆为常伯属官。今登封大礼,不以八座行事,而用九卿,无乃徇虚名而忘实事乎!”唐高宗从其议,竟以司徒徐王李元礼为亚献,祥道为终献。事毕,进爵广平郡公。乾封元年,又上表乞骸骨,优制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其年卒,年七十一,赠幽州都督,谥曰宣。子袭爵。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