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李淑卿

李淑卿(辛亥元勋刘公夫人)

李淑卿
李淑卿,原名远宝、淑贞,字文华,嫁给刘公之后改名刘一,别号征清子 。光绪十八年出生于湖北沔阳(现湖北省仙桃市)下关街龙家湾,祖籍广东。辛亥元勋刘公(刘公 纪念馆 )夫人,是第一位参加辛亥革命的女性,是中华民国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官员 。卒于1951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在同盟会、共进会及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居正写作的《梅川日记》中,刘一被称为“沔阳监学” ,其前半生的传奇经历与《窦娥冤》中的窦娥和《金瓶梅》中的潘金莲,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

  • 中文名李淑卿
  • 别名刘一
  • 出生日期1892年
  • 逝世日期1951年2月5日
  • 原名远宝

李淑卿出生于湖北沔阳,她的父亲在湖北做过小官,死于太平天国的战乱。父亲过世后随母亲谢氏靠做针线活生活。在沔阳住过较长的时间,在省城读书的沔阳青年的帮助下得以进入武汉女子职业学校学习。沔阳人杨玉如、李作栋等经常在她家密谈革命,她也参与其间,更乐于做一些联络工作,后来又加入了共进会,曾在《楚风报》上鼓吹过革命。

据居正《梅川日记》介绍,刘一的母亲是客居湖北沔阳的广东人 。刘一从小聪明美丽且擅长交际,深受沔阳新学堂的书生学子们的喜爱。这些书生学子经常到刘一家中喝茶聊天,刘一的母亲就依靠这些书生学子留下的茶水费维持生计。擅长交际的刘一,也因此芳名远扬,以至于被相当于教育局长的沔阳劝学所长花钱破处。经常在刘一家中逗留缠绵的这位劝学所长,严重妨碍了喜欢到这里喝茶聊天的书生学子的青春浪漫,他们便给刘一起了“沔阳监学”的绰号 。

刘一从小被许配给以卖烧牛肉为业的丁姓回族商贩,成婚之后依然放荡不羁。没有艳福的丁某很快死去,丁某的家属便控告刘一谋杀亲夫。刘一在包括沔阳知县之子在内的书生学子以及沔阳劝学所长的营救下,被免于死刑。知县判决时以24元大洋的官价,把她当堂发配给王姓富商。王姓富商对刘一宠爱有加,致使刘一遭到正房太太的妒忌。这位正房太太在豆汁中下毒,不曾想豆汁被王姓富商喝下。刘一发现情况不妙,迅速带着母亲逃往汉口,危难之中遇到似曾相识的一名沔阳学子。这名学子把母女二人带到武昌,召集同乡同学共同协商安置办法。同乡同学们纷纷慷慨解囊,资助刘一进入咨议局议员时象晋创办的女子职业学校滋兰女学堂读书。这些帮助刘一的人中就有正在秘密策划武装起义的共进会会员杨玉如、杨舒武。时任共进会会长的刘公,就是通过他们二人认识刘一的。

刘公原名炳标,又名湘,字仲文,1881年出生于襄阳县东津镇大旺洲的豪富之家,父亲刘子敬是前清武举,人称刘百万 。四叔刘子麟官至清朝度支部郎中,也就是财政部负责管理食盐专卖的官员。1902年,刘公东渡日本求学,肄业于东亚同文书院。1904年入东斌学堂学习军事,与宋教仁、田桐等人发起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启动经费300元全部由刘公捐助。1905年加入同盟会,捐助5000两银票用于出版《民报》。据说同盟会总理孙中山,专门写有落款为“晚愚侄孙文”的借据:“子敬伯父、陶氏伯母二位大人,汇银五千两已收到,特立此据,待革命成功后,一并奉还 。”

孙武、杨玉如等人用美人计把19岁的刘一介绍给30岁的刘公,然后又由充当宪兵的彭楚藩上门胁迫,说是不交出银子便要举报刘公是革命党人。据杨玉如回忆,刘公携带巨款来到武汉的时间是1911年初夏。他因为身体虚弱需要静养,同时也为了方便与刘一同居,便租下城北雄楚楼10号的两进公馆。后面一进为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刘公与刘一住在楼上,杨玉如夫妇住在楼下。杨玉如要刘一劝说刘公拿钱资助革命,刘公不太情愿地表示:“说句不孝不悌的话,这笔钱款是在父兄面前欺骗得来的。”他将所有证件和银票当众点清,交给孙武接收办理。刘公交出银票后,被革命党人预定为起义成功后的第一任都督 。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