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1916年,张学良与于凤至的结婚照1897年6月7日,于凤至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南崴子乡大泉眼村。父亲于文斗在距大泉眼村300里的郑家屯(今双辽市),经营粮食生意,富甲一方,成为当地商会会长。于文斗酷爱其女,培养于凤至不遗余力。于凤至8岁移居郑家屯入读私塾,13岁考入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嫁入张家
张学良、于凤至夫妇与长女张闾瑛在英国1916年8月,张学良15岁,于凤至19岁,两人完婚。婚礼是在郑家屯吴俊升宅邸办的,主持人是吴俊升。婚后,张学良、于凤至两人回到沈阳,住进张作霖的宅院(大帅府)。婚后连育1女3子,大女儿闾瑛,三子分别是闾珣、闾玗、闾琪。
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独掌东北大权。于凤至常伴身边,出席各种重要活动,组织慈善团体,为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增光添彩。
1928年11月10日,张学良亲自驾车与于凤至一起前往东北大学视察,并对学生演讲,承认学生的反日抗争路权示威是爱国行为,遗憾学生流血,表示对国家主权之事,绝不让步;1929年元月3日,在帅府内,张学良、于凤至与应邀前来的东北大学及同泽中学学生举行师生同乐会。
1929年5月17日,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抵沈阳,于凤至等代表共500余人前往车站迎接。两位夫人晤谈太久,以致孙夫人没有正点上车;于凤至到上海访问,深得宋老夫人喜爱,收为义女,认作“四姑娘”,并与宋氏三姐妹结拜。
内助之贤
1930年1月4日,中东路事件后,于凤至邀请各界妇女代表100余人,前来帅府筹备慰劳防俄将士会议。
1932年1月6日,于凤至组织华北妇女救国会,派遣大批掩埋队,出关赴锦州一带掩埋死难军士;3月,张学良、于凤至与天津市政府电令募捐,慰劳沪战军士及受灾难民;4月15日,张学良、于凤至陪同国联意大利代表马孝蒂及意大利代办齐亚诺夫妇赴颐和园游览;17日,张学良夫妇与顾维钧夫妇陪同国联调查团游览长城及十三陵等名胜。
1933年1月9日,于凤至同朱庆澜将军夫人、宁向南夫人、陈兴亚夫人到北京卫戍医院,慰问伤病军士,并发放慰问金;2月1日,妇女救护慰劳联合会副委员长于凤至组织记者会,希望妇女捐助前线战士,盼望得到新闻界帮助。4月,张学良夫妇一家在意大利驻华公使齐亚诺夫妇陪同下,乘船前往意大利,会见墨索里尼。并访问法国、英国、德国、瑞典。同年9月13日,于凤至发起主办“辽西赈灾会”,接受蒋介石等人的捐款;请京剧名伶梅兰芳等来沈义演为辽西募捐;于凤至亲赴天津为辽西募捐。同年11月18日,于凤至随学良抵南京,先访宋美龄,再谒中山陵,下午蒋介石夫妇回访张氏夫妇;20日,张学良、于凤至偕蒋介石夫妇参观总理陵园运动场,并与蒋商谈国防、外交要政;21日,张学良、于凤至随蒋介石夫妇到中山陵前革命遗族学校参观;22日晚,宴请蒋介石夫妇及各界要员600余人于励志社;23日,张学良、于凤至由蒋介石夫妇、孔祥熙夫妇、宋子文、胡汉民等陪同,赴汤山旅游。
同甘共苦
西安事变后,于凤至安排好在英国的子女后,急忙赶回国内陪伴被软禁的张学良。张学良被关押初期,痛苦万分,常有自杀的念头,于凤至想方设法开解张学良,终于让他振作起来,之后张学良的关押地方经常变更,于凤至也一直陪着辗转各地。
美国生活
1940年,于凤至因病到美国就医,并负责教育子女,其间,曾参与华侨子女的教育活动。
1955年,应美国友人詹森夫人莉娜的建议下,于凤至开始了她的投资生涯。于凤至通过学习炒股的知识和技巧,逐渐在股市中崭露头角,甚至登上了美国的报纸,被誉为“华尔街股神”。
1964年,于凤至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市病逝,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