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毕业于岭南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54年4月任中山大学物理系讲师。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任教授,1980年任物理系主任,1981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1年1月任中山大学副校长,1983年任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华钟教授于2004年退休。
2018年1月29日,李华钟教授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
从事理论物理、粒子物理的教学与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在基本粒子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成果,学术论文就处于国际学术前沿。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广东省分会理事长、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科协副主席。
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他是我国70年代规范场理论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其研究已涉及到规范场的整体拓扑性质,在当时具有国际领先地位。80年代中期,他进一步系统地研究和发展了诱导规范场的概念。对非平庸拓扑的非贝尔诱导规范场、诱导规范场与分数的(或特导)量子数的内在联系有独创性的深入研究;提出和发展了非循环过程几何位相概念;提出介子自旋共振的实验检验方法;对几何位相、量子体系的整体性及其在物理系统上各种现象中的表现,提出了普遍的、系统的、统一的理论阐述。其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前沿水平,若干部分具有独创性及国际领先。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培养博士6名。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
先后发表科学论文及编审译作等 58项。曾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瑞士、意大利、荷兰等国及香港讲学、访问、进行学术活动。在国外发表了《非规范量子系统的诱导规范场》等多篇学术论文。
第一届“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获得者。
祖父:李衡甫
外祖父:黄节,“岭南近代四家”之一
伯父:李沧萍
父亲:李韶清
母亲:黄韶石
叔父:李绍梅
妹妹:李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