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李焕之

李焕之(中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

李焕之
李焕之(1919年1月12日—2000年3月19日),出生于香港,原籍福建晋江。中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8月到延安,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鲁迅艺术学院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员。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创作的《春节组曲》已成为中国春晚必演曲目;《社会主义好》高度颂扬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新中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繁荣景象,唱出全国人民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教育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思想和成长。2000年3月19日,李焕之于北京病逝,享年81岁。概述图参考资料

  • 本名李焕之
  • 外文名Huanzhi Li
  • 性别
  • 民族汉族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香港特别行政区
  • 出生日期1919年1月12日
  • 逝世日期2000年3月19日
  • 毕业院校鲁迅艺术学院
  • 星座摩羯座
  • 代表作品春节组曲、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
  • 职业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
  • 原籍福建晋江(今泉州市晋江市)

早年时期

1919年1月12日,李焕之出生于中国香港。少年时代在厦门度过,从小接触广东、福建的民间音乐,并在基督教会唱诗班习唱圣咏、习奏风琴。他早年在厦门双十中学读书,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和铜管乐队,使其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4年,在泉州培元中学念高中。

音乐之路

1935年,李焕之为郭沫若的诗作《牧羊哀歌》谱曲,由此走上音乐道路。

1936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萧友梅学习和声。1938年8月,到达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又继续在高级班跟随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加入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抗战青年社,投入抗日文艺活动,与蒲风等诗人联合创作抗日歌曲,作有《厦门自唱》《保卫祖国》等。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延安去张家口,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

建国之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团长、中央歌舞艺术团指导。

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

40-50年代,他共创作了300余首声乐作品。其中较突出的有《青年颂》《民主建国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他还为电影《暴风骤雨》《在长征的道路上》《鲁迅生平》等配乐,为第2、第4两届全国运动会的大型团体操配乐,写作主题歌合唱曲《新长征颂》《红旗颂》。为演出冼星海的大合唱《黄河》,他对其总谱进行过多次整理,并为《国歌》等作品编配合唱、钢琴伴奏与管弦乐总谱等。此外,他还与别人合作了一些作品。

1957年,李焕之带领并执棒指挥的北京青年民歌合唱团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合唱比赛,荣获金质奖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958年10月,李焕之参加首都文化界慰问团来到阔别22年的厦门前线,心情非常激动。海防前线军民的英雄气概激励他创作了《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希扬作词、李焕之作曲的合唱《社会主义好》在全国广为传唱。李焕之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和声配器的管乐总谱。

1960年,李焕之担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进入不惑之年的李焕之,创作的激情如江河汹涌,新作源源而出。

1981年,李焕之作为中国作曲家的首席代表,赴香港出席“亚洲作曲家大会与音乐节”。他根据古琴曲《离骚》为素材,创作的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在开幕式上首演,受到亚洲各国音乐界人士的交口称赞。在这次大会上,李焕之还作了《当代中国音乐创作概述》的报告。

1983年6月,李焕之和中国音乐界知名人士来泉州、厦门采集有关祖国统一的音乐题材。

1984年7月29日,他创作的《开始曲》寄到了厦门电台,198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1986年9月29日,这支音调轻快、色彩鲜明、抒情优美的《开始曲》在厦门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

1985年2月6日晚上,首都民族文化宫灯火辉煌,这里正举行李焕之和夫人李群的作品音乐会。在这场演出中,李焕之、李群伉俪向听众献上20余首动人心弦的歌曲和乐曲。66岁的李焕之还登台指挥,把音乐会推向高潮。

1987年初,李焕之应香港中乐团之约,创作了为箜族、大合唱与民族管弦乐协奏的《箜簇引》,4月份在香港中乐团首演,轰动香江。

1987年,中国音协成立了《当代中国》丛书音乐卷编辑部,时任中国音协主席的李焕之担任主编。他的工作作风十分深入细致,全书共60余万字,一些难度高、问题复杂的章节,他都反复修改,对文稿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表述和改动甚为精妙,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政治智慧和深厚笔力绝难达此境界。

1989年,厦门与北京音乐界共同筹划拍摄一部歌颂鹭岛儿女为主题的电视音乐片《白鹭女神之歌》,由厦门歌词作家朱家麒先行写出一组声乐套曲的歌词(共9首)。邀请李焕之和夫人李群分别为主题歌《白鹭女神之歌》和儿童歌曲《快乐的小白鹭》谱曲,两位老人欣然应允。

1997年,李焕之为香港诗人王一桃的歌词《香港回归曲》谱曲。

1999年,患晚期癌症并双耳失聪的李焕之,坚持用最后的生命和心血完成了单乐章民族管弦乐《大地之诗》。2000年3月19日,李焕之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