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有一个好友兼老乡,就是著名理学家雷鋐。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雍正帝欲御封一名宫廷画官,消息传出后,墨卿画客们争相应试。翰林院学士雷鋐,也想让自己的老乡黄慎得个功名,谋个出身。于是,他推荐黄慎入京面试。黄慎拗不过友人的好意,只好勉强去 应试。其他画师都进献一些歌功颂德作品邀功取宠,唯独黄慎进呈一幅"道旁饿鬼嗤嗟来,摇尾乞怜殊碌碌"的《群乞图》。雍正帝一见大怒,"这不是辱我大清盛世吗?" 黄慎却淡然一笑说:"我画的是老家宁化的真情实景。我想借画画之机,让皇上知道庶民之忧。如果皇上不能体恤民众之苦,就是用八抬大轿请我出仕,我也不入宫。"当然,这则传说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是,雷鋐与黄慎之间的情谊略见一斑。雷鋐能为黄慎诗集《蛟湖诗钞》作序,能形象地用"疏影横斜,苍藤盘结"来评述黄慎的书法的精妙,可见两人之间的交往非同一般。
雍正元年(1723年),雷鋐考取举人。在享有正直名声的孙嘉淦荐举下,雷鋐为国子监学正。雍正十一年,雷鋐中进士,授予庶吉士。庶吉士是高级官员职前培训制度,并没有实职。雷鋐请假乞归。雍正十三年,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召雷鋐入京,命直上书房。乾隆元年,雷鋐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入侍皇子讲读。乾隆元年(1736年)大考,雷鋐得二等第一名,受到皇帝赐赏笔、墨、砚、葛纱的荣耀。同年,端慧皇太子永琏去世。按祖制,入侍皇太子的一班官员都要离职守制。乾隆皇帝想留任雷鋐。雷鋐上疏说:"侍学之臣,当明大义,笃人伦。使栋讲书至'宰我问三年丧',何以出诸口?"乾隆四年,雷鋐出任谕德;不久雷鋐父亲去世,雷鋐告假忧归。乾隆九年,雷鋐应召入京任直上书房,赏额外谕德食俸。乾隆十年,雷鋐擢升为通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