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江永

江永(清代经学家)

江永
江永(1681年-1762年),字慎修,又字慎斋,徽州府婺源县(今属江西)人。清初新安理学向皖派经学转化的代表人物,中国清代经学家、思想家、儒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教育家、学者、音韵学家,皖派(徽派)朴学的创始人。江永生员出身,晚年入贡。博通古今,尤长于考据之学,深究《三礼》,撰《周礼疑义举要》颇有创见,于音韵、乐律、天文、地理均有研究学术 思想上一如新安学派先辈,终生致力于完善光大朱子之学。乾隆七年(1742年),受召入京,为“三礼”馆儒臣讲学释疑。不慕名利,在京讲学13月后毅然返乡教书。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江永病逝于江湾,享年81岁。江永博通古今,尤擅长于考据之学,著书极多,有27部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现仅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就存有江永著作131部。续朱熹《仪理经传通解》,编成《礼经纲目》八十八卷,为朱熹《近思录》集注,成《近思录集解》十四卷。此二书在朱子学史上均具有非常重要之地位。其著述另有《乡党图考》《古韵标准》《四声切韵》《音学辨微》等书。

  • 慎修,又字慎斋
  • 所处时代清代
  • 出生地徽州府婺源县
  • 出生日期1681年8月30日(康熙二十年七月十七日,辛酉年,戊辰日)
  • 逝世日期1762年4月9日(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壬午年,己酉日)
  • 主要成就经学
  • 主要作品《周礼疑义举要》等
  • 本名江永

江永江永,徽州府婺源县人,其曾祖江国鼎,善行显扬,人称“江善人”。祖父江人英,父亲江期寄籍江宁县学庠生,淹通经史,为当世知名士。江永生于寒儒世家,6岁能写下数千言日记,读私塾时遍求当地藏书之家,诵读了十三经的正文和注疏。他学而不厌,过目能诵。21岁考取秀才,之后便无心博取功名。27岁开始以教书为业,先后在婺源大畈、江湾,城郊宜园、七里亭;安徽休宁山斗、五城;安徽歙县紫阳书院等地开设学馆收徒授业。嘉庆时期的著名学者戴震、金榜皆从其为师受业。江永曾与戴震书曰:驰逐名场,非素心。戴震在《江永事略状》中赞:“盖先生之学,自汉经师康成(即郑玄)后,罕其俦匹。”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33岁的江永补廪膳生。中年,他曾连遭两次打击,一是其儿因病无钱求医夭折,二是其妻不久忧郁而亡。丧妻失子的不幸,使江永陷入极度悲痛之中,以致提督学政召升他人太学时,他也力辞不赴。

步入中年后的江永开始厚积薄发,进行治学,著书立说,41岁,写成《礼书纲目》88卷。54岁写成《四书典林》30卷。60岁以后,江永进入著书立说的黄金时期。他将宇宙万物比作一个“丸”,“弄丸”即是研究探索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因而江永为其书房取名“弄丸斋”,自号“弄丸主人”,专意编著书籍。 乾隆七年(1742年),61岁的江永开始充当贡生。但他绝意仕进,终身未踏仕途。如他在应编修程恂延请游京师讲学时,深为当时跻身高位的三礼馆总裁方苞、编修吴等人所敬重,感叹“先生非常人也”当时,有许多人推荐江永为官,但他不受名利的蛊惑,力辞免。一年后毅然返乡,后又多次被荐,都推辞不就。到晚年,江永已渐从礼学转向小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天文、历算的研究,学术思想日臻成熟,他的许多著作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于是在徽州、在他的周围,十个经历了长期积累和磨砺的新学术流派——皖派朴学,开始形成。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夏历三月十三日,81岁高龄的江永因心力交瘁,病逝于家乡江湾村。葬于江湾西南七华里湖山村后山“将军夺弩”地,钱大昕、余庭灿、刘大等为之撰传;戴震撰事略状;王旭撰墓志铭。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