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孙宿之“孙”为尊称,“季孙”并不是氏称,“季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季某”。故季孙宿为季氏,而非季孙氏。
其父为季文子(季孙行父)。其孙为季平子(季孙意如)。文子、武子、平子三人辅佐鲁国文宣成襄昭定六位国君,位列三卿之首,独专国政。
襄公五年,季文子卒,子宿立,是为季武子。
周礼:“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周成王授周公讨伐管蔡的大权,因此鲁为大国,而有三军。自鲁文公以来,鲁国日渐弱小,而且时常要听从霸主晋国(或者齐国楚国)的号令,如果军多,则贡献也多,这样一来国力不支,于是自减中军,只剩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三卿更帅以征伐”不得专其民。
襄公十一年,季武子欲专其民,遂增设中军,三桓分三军之民。季氏、叔孙氏、孟氏分三军,一卿主一军之征赋。由此公室益弱而三桓渐强。
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国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国民不尽属公,公室已是卑矣”。
襄公三十一年,季武子不顾叔孙氏的反对,悍然立公子裯为鲁君,是为鲁昭公。
昭公五年,罢中军,而四分公室,季孙称左师,孟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三家自取其税,减已税以贡于公,国民不复属于公,公室弥益卑矣”。
自此,季氏专权,三桓日益强大而鲁国公室日益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