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胡宏

胡宏(湖湘学派奠基者之一)

胡宏
胡宏(约1105年-约1155年或1106年-1162年),字仁仲,号五峰,人称五峰先生,崇安(今福建崇安)人。胡安国之季子。湖湘学派创立者。胡宏“幼闻过庭之训,至于弱冠,游学四方,有访求历世名公遗迹之志”。15岁时,自撰《论论语》,后又编选《程氏雅言》。20岁时至京师,入太学,曾从师于程门高徒、理学家杨时。靖康元年(1126年),程门高徒侯仲良避金兵南侵之乱来到荆门,胡宏遂从侯仲良,习理学,并与之讨论,交往日深。宋绍兴元年(1131年),胡宏与父亲胡安国避中原之乱来到湘潭碧泉。从此开馆授徒,阐明湖湘之学,潜心于《春秋传》的研究著述和“湖湘学派”的创立。宋绍兴八年(1138年),其父去世,宋高宗下诏命于胡宏荫补右承务郎官职,其辞谢不仕。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去世,张浚等人纷纷向朝廷举荐胡宏,胡宏再次以身体有疾而力辞不赴。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胡宏病逝于碧泉。胡宏反对“以善恶言性”,认为“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圣人“不去情”,“不绝欲”,只是“发而中节”而已。其在碧泉书院等地讲学20余年,对湖湘学派理论体系的完成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主要著作有《知言》《皇王大纪》《易外传》等。

  • 仁仲
  • 五峰
  • 所处时代南宋
  • 出生地四川阆中
  • 主要成就湖湘学派的实际开创者、理学一代宗师
  • 主要作品《知言》、《皇王大纪》等
  • 本名胡宏
  • 去世地湖南长沙

胡宏的父亲胡安国是北宋末期的著名经学家,在理学中也有很大的名气。胡宏是胡安国的少子,很小就跟随其父接受理学思想,后来又师事二程弟子杨时和侯仲良,“而卒传其父之学”。“初以荫补右承务郎,不调”(《宋史·儒林五》)。后来,由于其父早年同秦桧有较好的私交,秦当国之初,曾致书胡宏之兄胡寅,“问二弟何不通书?意欲用之。”胡宏不愿与秦桧为伍,回信严辞谢绝了秦桧。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胡宏说:“政恐其召,故示以不可召之端”。在回书中,他表明了自己已立志专做学问,不求功名利禄。胡宏说:“稽请数千年间,士大夫颠名于富贵,醉生而梦死者无世无之,何啻百亿,虽当时足以快胸臆,耀妻子,曾不旋踵而身名俱灭。某志学以来,所不愿也。

至于杰然自立志气,充塞乎天地,临大事而不可夺,有道德足以替时,有事业足以拨乱,进退自得,风不能靡,波不能流,身虽死矣,而凛凛然长有生气如在人间者,是真可谓大丈夫。”(《五峰集》卷2,《与秦桧书》)表现了他不阿奉权势,不随波逐流,决心不去作官,只愿做一个有道德,有大节的,有助于治世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秦桧死后,胡宏又一次被召,他仍托病不出,以后竟终身不仕。

黄百家在《五峰学案》的按语中说:“文定(胡安国)以游广之荐,误交秦桧,失知人之明。想先生兄弟窃所痛心,故显与秦桧绝。……先生初以荫补承务郎,避桧不出,至桧死,被召以疾卒,……其志昭然千古着见焉。”其大节大义真如他自己所说:“身虽死而凛凛然长有生气如在人间。”

胡宏一生矢志于道,以振兴道学为己任,他说:“道学衰微,风教大颓,吾徒当以死自担”(《宋元学案》卷42,《五峰学案》)。他自幼从其父研习儒学,又在扬时和侯师圣那里学习了二程理学,后来曾悠游南山(衡山)之下20余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力行所知,亲切至到”(《知言序》),其成就卓著,终于成为南宋初期对振兴理学起了重大作用的关键人物。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