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胡寅

胡寅(北宋文士、官员)

胡寅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又字仲虎、仲刚,号仲冈,人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中国宋代理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胡寅幼年家贫,遭父母抛弃,堂祖母将其收为堂叔胡安国长子。后因聪明倔强,努力向学,遂从安国学,得窥学术门径。于宣和三年(1121年)中举,任西京国子监教授。高宗即位后,胡寅上万言书。后知永州,因反对和议而辞职,隐居南岳。又以忤秦桧,胡寅被流放广东新州,直至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死后,方得北归。于次年逝世。胡寅与其父胡安国,弟胡宁、胡宏,堂弟胡宪,共创闽中理学,被学界誉为“胡氏五贤”。他们的思想对朱熹、张杖、吕祖谦的理学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胡寅所著《题酒边词》一文,在词学史上有一定影响。

  • 别名致堂先生
  • 明仲
  • 所处时代北宋南宋间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出生日期1098年
  • 逝世日期1156年
  • 主要成就湖湘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 主要作品《论语详说》、《斐然集》
  • 本名胡寅
  • 谥号文忠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少时桀黠难制,安国以读书移其心。尝从祭酒杨时学。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

历官司门员外郎、起居郎、永州知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兼侍讲、徽猷阁直学士。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尝著《崇正辩》辟佛:“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此墨之弊也……释氏之弊,岂不甚于此乎?”“不别亲疏,故不辩贤否。”其上高宗皇帝万言书云:“建炎以来,有举措大失人心之事,今欲复收人心而图存,则既往之失,不可不追,咎不可不改。”(《斐然集》卷十六)表露其一片爱国之心。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宋高宗敕赞胡安国像真迹(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