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黄鸿藻

黄鸿藻(清朝官员)

黄鸿藻
黄鸿藻(1829年-1891年),字雁宾,号逸衣,广东梅州梅城下市角人,黄遵宪之父,清朝咸丰六年(1856)丙辰补科举人,曾任户部主事、广西思恩府知府。

  • 全名黄鸿藻
  • 雁宾
  • 逸衣
  • 所处时代清朝
  • 出生日期1829年
  • 逝世日期1891年

黄鸿藻(1828—1891),字砚宾,或作雁宾,号逸农,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晚清举人,官广西思恩府知府,著名外交家、政治家黄遵宪之父。

黄鸿藻世居嘉应城东的攀桂坊,他的先祖黄润经营当铺致富,黄润第六子黄学诗亦勤于经营,家业随之日增。黄学诗第六子黄际昇,幼随诸兄读书,善属文,长因家中襄理乏人,故弃儒业商,《嘉应州志》称他“性和易,处事练达”,曾在同治四年(1865)与其他乡绅一起赈济嘉应州灾民,并向地方官提出设粮房于公堂侧,以便贫民的建议,获得了广泛赞誉,是一位有治事智慧和社会责任感的开明乡贤。

黄鸿藻是黄际升长子,自小就异常聪颖,母亲梁氏亦出于世承诗礼之家,虽然在黄鸿藻年仅十三岁时不幸离世,但黄鸿藻仍然得到了父亲和祖母的悉心教导。尤其是祖母李氏郴姑,为清代嘉应州第一个进士李象元的裔孙,对这个长孙十分疼爱,连带曾长孙黄遵宪,在甫学语时“即教以歌诗”(黄遵宪《先妣吴夫人墓志》)。这种诗书传家的启蒙教育,对黄氏子弟影响很深,黄遵宪记录幼年时乡居生活“吾祖吾父率诸孙辈围坐其下,嬉笑欢谑,时引述小说家言及乡曲琐事,刺刺不休”(同上);黄鸿藻也记载道“忆幼时居乡闻诸父老者,其中新奇之事,可惊可喜者亦复不少”(《逸农笔记·序》),这也为他记叙乡曲逸闻埋下了一颗种子。

年岁稍长,颇喜读书的黄鸿藻“闻誉隆洽,声儁一黉”,咸丰六年(1856)十八岁时即考中举人。家中为其输资为郎,于是他以主事分户部贵州司行走,开始了漫长的京居岁月。此时的黄鸿藻,家业鼎盛,无资斧之忧,“日与都中贤士大夫游,文酒之会,欢宴无虚日”。他交往的人士如邓承修、钟孟鸿、何如璋、龚易图、秦焕等,都是学问淹洽之士,黄鸿藻也借此极大地增长了见闻。他在《逸农笔记》序言中说:“京居多暇闲,与良朋作文酒之会。十馀年来,友朋所述,里巷所传闻,不乏新奇之事。其中有因果报应,釐然不爽,且确而有征者,尤令人可惊可喜。”这些逸闻轶事,也通过《笔记》一书被记录了下来。

不过,这种平静的生活还是被动荡的时局所中断,随着家业的衰落,黄鸿藻不得不替人作保,分些印结费以供家用,但仍入不敷出。当时的潮人会馆有延请乡宦作董事保护商人之例,于是黄鸿藻又到天津、芝罘主潮人商业会馆。科途蹇顿使他逐渐萌生了改任外官的念头。黄鸿藻的友人何如璋一直对其长子黄遵宪青眼有加,光绪四年(1878),黄遵宪随使日本,俸禄渐丰,父亲黄鸿藻也得以改知府分发广西,先后督办南宁、梧州两釐局之釐务。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全面爆发,清军接连失利。光绪十一年(1885),广西巡抚兼关外军务督办潘鼎新弃城而逃,法军直驱镇南关。危急关头,署理广西巡抚李秉衡力荐老将冯子材任主帅,拼死杀敌,取得了著名的镇南关大捷,重击法军。这场战役的军需后勤工作自然交由粤西保障,此地向来贫瘠,南征的军饷都输与南、梧二局,正赖黄鸿藻苦心筹划调拨,前方得以物资充足,没有贻误战机。他“深知时务”的“综核才”得到了李秉衡的赏识,李上条陈举荐,以越南善后事宜专属之,后以劳绩加三品衔,升用道,任思恩府知府。在此任上,黄鸿藻政绩有二:

一为重修阳明书院。明嘉靖间,王守仁总督两广军务,在广西大力兴修书院。相传阳明讲学之所,正在思恩府城外东南两江汇合处,多榕树,名榕树园。万历初年建成武缘县阳明书院,后废。道光间知府李彦章重建思恩府阳明书院,咸丰间又废。黄鸿藻到任后,感慨书院久圮,主持将其修复,又通过巡抚向朝廷乞将阳明入祀典,并请御书扁额“教衍云岩”四字悬挂院内。他刻阳明石像供奉院中,借其平苗徭的事迹宣传“良知”学说,引导乡人向学。在黄鸿藻离任后,他的画像也被供奉于座侧。其后此地名称屡易,然始终是办学之所,今为武鸣县府城高中。

二是鼓励蚕桑。广西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巡抚马丕瑶倡办蚕桑,开设机坊。黄鸿藻对此非常积极地贯彻推行,他与士绅约定,以种桑多寡作为考课奖惩的标准,又派人往当时规模较大的潮州购树种广泛种植。他时常微服巡行乡野之中,与老农村妇谈论天气收成,官民同乐,气氛融融。数月间,治下桑树已蔚然成林。广西蚕桑业大兴,马巡抚大喜,对僚属夸赞道“以儒术饬吏治,黄太守之谓矣”,又手书柱铭“学道能精明世故,性天见涵养工夫”以赠黄鸿藻。《嘉应州志》也称其“教养兼施,政声卓著”,不为过誉。不幸的是,光绪十五年(1889),黄鸿藻第三子卒。光绪十七年(1891),父黄际升病逝,黄鸿藻丁忧归乡,在丧子与丧父的双重打击下,于是年冬感疾亦卒。原配吴氏,庶刘氏、吴氏。子五人:黄遵宪、黄遵谟、黄遵路、黄遵楷、黄君实,女二人。诸子均能承继家风,或为官从政,或以读书为业,其中成就最大的便是黄遵宪,因在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从事外交活动和从事维新变法运动而彪炳史册。黄鸿藻宦游北京时,黄遵宪亦多与京地人士往来,他的胸襟格局、文学兴趣也有父亲及其友朋的不少影响。

黄鸿藻为官政声卓著,不苛不滥,在广西任官十年,逝世时,“馀囊不及三百金”,堪称廉明清正。他性情平易近人,喜读书鼓琴,又喜剧谈。无论乡居或游宦,往往宾朋满座,高谈阔论,语出诙谐又文采斐然。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