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洪遵

洪遵

洪遵
洪遵(1120-1174),字景严,南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后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与兄洪适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洪适第二榜眼,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与兄洪适、弟洪迈先后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三洪同朝并为台辅世所罕见。擢秘书省正字,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同知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右丞相,封鄱阳郡开国侯,卒晋少保、信国公。赠太师,右丞相食邑一千三百户,实封四百户。卒谥文安,夫人朱氏,朱正刚女,封信国夫人。是著名的钱币学家,对医学也有研究。

  • 本名洪遵
  • 字号字景严,
  • 所处时代南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 出生时间1120
  • 去世时间1174
  • 主要作品《泉志》
  • 职业丞相,宰执,同知枢密院事
  • 爵位信国公
  • 三公太师
  • 谥号文安

宋代特别是南宋出现非常严重的“钱荒”,即金属货币短缺。洪遵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撰成《泉志》后,对铸钱事非常留心。《宋史·洪皓列传》载,洪遵曾有“因面对,论铸钱利害,帝嘉纳之”。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洪遵论铸钱利害事,发生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六《铸钱诸监》条云:“七月庚辰,洪景严为起居舍人,为上言铜器之害。上言出御府铜器一千五百事付泉司,遂大敛民间铜器以铸钱,许告赏。其后得铜二百万斤。”永平、永丰二监一直为北宋的主要铸(铜)钱监。南宋初年,经兵火之灾,二监废置。绍兴二年(1132年),宋廷将池州永丰监并于饶州永平监,岁铸额与并入虔州的广宁监合在一起才8万贯,远远低于北宋时期的年铸币额。(《宋史·食货志》)是后,由于铸币额逐年下降,绍兴六年(1136年)饶州钱监被废置。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为扭转“钱荒”加剧的局面,宋廷诏令复置“饶、赣、韶三州铸钱监”。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有人提出复永平、永丰钱监鼓铸并于鄱阳置司负责铸钱事。适值主张铸钱事归于版漕的沈该遭罢,故左司何溥以“制官以正其名,然后责有所归,治事必有其所”为由,要求于永平、永丰复置铸钱司。于是,宋廷诏令中书舍人洪遵等人讨论是事。洪遵等议曰:“唐有鼓铸使,国朝初或以漕臣兼领,或分道置使,或厘为二司。自中兴以来,置都大提点官,事权太重,官属太多,动为州县之害。但当随时之宜,为救弊之计,间者亟行废置,事出仓卒,既罢之后,又无一定之论……遵等窃以为复置便。今欲参照祖宗旧制,及今日利害,以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系衔,与转运判官序官依旧,于饶、赣二州置司,输年守任,专以措置坑冶,督则鼓铸为职。如州县于坑冶不知,许从本司按劾。饶、赣州置属官各一员,邵、建州置检踏二员,别置称铜催纲官各一员,专差武臣。诏依给舍议,置提领官。”(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二)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