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辅广

辅广(南宋官员、学者)

辅广
辅广(生卒年不详),字汉卿,号潜庵,一作潜斋,学者称传贻先生,南宋秀州崇德(今浙江省桐乡县)人,祖籍赵州庆源(今河北省赵县)。中国南宋时期学者,理学家,官员。辅广早年因父功而袭授保义郎,转忠训郎。数试不第后,始从吕祖谦游,并问学于朱熹。晚年于家乡筑传贻书院,收徒讲学,教授以终。辅广生前恪守师说,认为“道理无空缺处,亦无间断时,一有空缺间断便欠少了”提出抽象的“道理”能驾驭和主宰一切事物,它居于人心中,为人所固有的“理义之心”。以为人的知识和道德是先验的,唯通过自我“涵养”和学习“圣人言语”才能启发出来。其学说由弟子传播于福建和浙东一带。著有《语孟学庸答问》《通鉴集义》《诗童子问》《潜庵日新录》等。

  • 所处时代南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崇德
  • 本名辅广

辅广的父亲辅逵,字彦达,宋高宗南渡时,隶杨沂中麾下,累立战功。历官左武大夫、邵州防御使,后知泰州。晚年迁居崇德永新乡,遂为崇德人。有四子,广居次,生于军中。

辅广自少倜傥有大志,然而四试不第,专攻周敦颐和二程学说,先后师事吕祖谦和朱熹,深为朱熹所重。与黄干(勉斋)同门,相友善。黄称性有善恶,辅称性无善恶,互相发明,时人称之为“黄辅”。宋宁宗庆元(1195~1200)初,朱熹理学被斥为“伪学”,学者多避去,独广不为所动,甚至卖产业人京师,居太学之南以侍奉朱熹.广以卫道者自任,仍与同志士子质疑问难,志不少屈。朱熹当“年来无朋友共讲,有话无分付处”时,得此独立不惧之弟子,极为嘉叹,说:‘当此时立得脚定者甚难。惟汉卿风力稍劲。”时以书信往还,有七封信收入朱子文集中。广与魏了翁友善,每相遇,必出朱子文章相诵读研讨.嘉泰年间(1201~1204)归里,在崇德县筑传贻堂(咸淳五年改为传贻书院),教授学生.取传之先儒以贻后学之义,以躬行实践挽回颓风为办学宗旨。学者称传贻先生。开禧年间(1205—1207)朝廷与金兵议和未成,欲请辅广前往。时党禁已解除,广仍以“考亭诸生,老不称使”固辞。开禧三年,韩侂胄被诛杀,明年,“嘉定更化”,人以广卫道扶世有功,推荐入仕,亦力辞不就,只食祠禄。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