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迟小秋

迟小秋(中国京剧女演员)

迟小秋
迟小秋,1965年10月出生于中国辽宁省阜新市,中国京剧女演员、程派艺术传人、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青年团党支部书记、团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常委,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77年入辽宁阜新戏校学戏,1981年开始跟随程砚秋嫡传弟子王吟秋学习程派。1983年4月1日在北京正式拜师,改名“迟小秋”,19岁便荣获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代表作《锁麟囊》《碧玉簪》《荒山泪》《孔雀东南飞》《窦娥冤》《文姬归汉》等。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重大艺术活动,曾率团先后赴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迟小秋被剧作家翁偶虹喻为“程派标准传人”,她唱做俱佳,舞台功力深厚,享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造诣,为京剧程派艺术的传承和弘扬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 艺名迟小秋
  • 本名迟淑新
  • 性别
  • 民族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辽宁阜新
  • 出生日期1965年10月
  • 毕业院校辽宁阜新戏校
  • 代表作品锁麟囊、《窦娥冤》、《文姬归汉》、《玉堂春》、《孔雀东南飞》、《碧玉簪》、《荒山泪》、《宋家姐妹》
  • 职业京剧演员
  • 主要成就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终身艺术成就奖”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迟小秋,原名迟淑新,生长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一个偏僻山村的农家,从小受喜欢文艺的父母影响,能歌善舞的她自幼便是村里的“小文艺骨干”。1977年,11岁的迟小秋背着爹妈考进了正在招生的阜新戏校。

在戏校时,迟小秋是全班嗓子最好的,校长老师都把她重点培养。迟小秋从小练功就比别人勤奋,常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比别人早起半小时,早晨五点就起来吊嗓子练功;练倒立拿大顶时,她和其他人较劲儿,比谁时间长,等到站起来时,眼睛里全是血丝。“

迟小秋上戏校时,每次回家父母给十元、十五元生活费,她几乎都没花,等到毕业时攒了200多元。

迟小秋(79张)毕业后分配在阜新市京剧团。她文武兼备,艺术功底深厚。于1981年送她到上海向程(砚秋)派嫡传弟子王吟秋进行归派深造。学习了《锁麟囊》《六月雪》《荒山泪》等程派代表剧目。1983年正式拜程砚秋嫡传弟子王吟秋为师,宗法程派艺术,王吟秋赠之名曰迟小秋。

1984年,迟小秋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同年被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最年轻的理事。

1991年调入沈阳京剧院,首演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胡笳》等。

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政府津贴。1993年获“梅兰芳金奖大赛”提名奖第一名。并于1997年荣获中国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

2003年1月,任沈阳京剧院副院长。

2003年12月6日,北京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第一场。演出剧目:《锁麟囊》。12月8日,北京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第三场。演出剧目:《碧玉簪》。

2005年入选《中国京剧百美图》。同年12月调入北京京剧院,担任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2008年被授予“首都巾帼十杰”荣誉称号,同年当选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11年荣获美国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2012年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12月,任北京京剧院党委委员。

2007年8月,任北京京剧院党委委员、青年团党支部书记、团长。

2023年2月,任北京京剧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青年团党支部书记、团长。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