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永琏

爱新觉罗·永琏(清高宗乾隆帝次子)

爱新觉罗·永琏
爱新觉罗·永琏(1730年8月9日—1738年11月23日),清高宗乾隆帝次子(嫡长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其名为其皇玛法清世宗雍正帝所赐,隐示承宗器之意。因清朝入关后的四位皇帝均为庶出,乾隆帝决心从自己开始由嫡子继承皇位,遂于乾隆元年(1736年)登基后不久便将永琏密定为皇太子。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巳刻,永琏因病夭折,年仅九岁。乾隆帝极为伤感,赠谥“端慧皇太子”,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 别名端慧皇太子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
  • 出生日期1730年(清雍正八年)
  • 逝世日期1738年(清乾隆三年)
  • 本名爱新觉罗·永琏
  • 父亲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
  • 母亲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 同母弟弟爱新觉罗·永琮
  • 同母姐妹皇长女,固伦和敬公主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生弘历次子,雍正帝赐名永琏,“琏”字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七月二日,永琏被密定为皇太子。不想刚过了两年多,永琏就因“偶感风寒”,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巳刻夭亡,年仅九岁。最为中意的爱子早夭,对乾隆帝身心是一个巨大打击。为此,皇帝接连五天没有临朝。并把密定谕旨公布于众,谕曰:“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旋册赠皇太子,谥端慧,后功令讳其名“琏”字。按皇太子之礼为永琏举丧,弘历亲临祭奠。

经过反复挑选,最后定朱华山为皇太子陵址。陵址确定后,乾隆帝花费三千零五十六两白银作为拆迁费,让二顷七十三亩八分九厘地里内的居民搬移,以此处地方为永琏墓地的禁区。在这片禁区内,乾隆帝从内务府拨银十六万八千二百三十五两,从工部提取建筑材料无以计算,并特付金叶子达三百七十八两九钱九分二厘,修建端慧皇太子园寝。这一陵寝规制是清朝所有皇子陵中最完善的、规格最高的。不仅在建陵上乾隆帝偏私永琏,按制除帝后陵在清明、中元、冬至、岁暮行四时钦派王大臣亲祭外,其余人等不得逾制,而乾隆帝对于年仅九岁殇命的永琏也采用同样规制。后来嘉庆帝被立为太子时,乾隆以“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非因以弟拜兄”之故,命其向端慧太子行叩拜之礼,之后载其仪入会典。

据史记载,清王朝共建有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及大量的皇室园寝,唯独皇太子陵只建有一座,即端慧皇太子园寝。朱华山,坐落于孙各庄满族乡朱华山村,村以山名。直到清道光年间,此山才载于《蓟州志》:“在州东三十里,内有端慧皇太子园寝。”

乾隆七年(1742年),他的万年吉地终于确定在东陵的胜水峪(胜水峪在嘉庆四年(1799年)定名为裕陵)。随后,乾隆派大学士讷亲、户部尚书海望会同钦天监官员带领风水人员到东陵一带为永琏相度园址,先后相看了马兰峪、七星山等地,因这些地方垣局狭窄,下砂稍低,规模未备而落选。后来,相中了黄花山之南鞍子岭前的朱华山。朱华山来龙秀丽、穴情明确,水口交锁、罗城周密。考之理气,龙自天皇左旋入首,水从辛酉右转归辰,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乘气消纳,最为合局。又刨验土色,至一丈有余,俱系纯黄嫩色,且坚而细,实为上等佳土。经风水官反复详加相看,以朱华山地方山势整秀,垣局实属严密,公同酌议,定下了在朱华山建造端慧皇太子园寝,并绘图呈请乾隆御览。经过反复挑选,最后朱华山以“来龙秀丽,穴情明确,土色纯黄”而中选。经乾隆钦定,钦天监选择吉期,于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二日破土兴工,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园寝正式竣工,共耗银十六万八千二百三十五两,叶子金三百七十八两九钱九分二厘。永琏的葬期选择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一日,虽然当时园寝的享殿还未建成,但仍如期葬入了园寝。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