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
万历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1597年1月10日),德格类出生于建州女真佛阿位城,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子,生母是努尔哈赤的继福晋富察·衮代。德格类早年被封为贝勒。后来被授予台吉的称号。
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军攻击明朝辽东奉集堡,大军将要回师的时候,有一名士兵指出明军的所在,德格类偕同贝勒岳托、硕讬攻击他们,击败明将李秉诚。然后德格类又和台吉寨桑古一起巡视三岔河桥,到达海州(今辽宁省海城市),海州城中的官员张乐抬着轿子迎接德格类等人,德格类命令后金士兵不要扰民,不要抢夺百姓的财物,还不能住在城上,不能进入民居。第二天,派遣巡视三岔河的人回来禀报桥被毁坏而且没有船可以渡河,于是率军回去。
天命八年(明天启三年,1623年),德格类和贝勒阿巴泰一起讨伐内喀尔喀扎鲁特部。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又跟从代善讨伐内喀尔喀扎鲁特部。同年皇太极即位,他与岳托、济尔哈朗在诸贝勒中最得皇太极宠爱。
随军征战
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1629年),德格类和济尔哈朗、岳托、阿济格等再次攻打明朝的锦州和宁远,烧毁了明军囤积在那的所有物资粮食,而且还抓获了许多的明军士兵,为皇太极大举攻明创造了条件。根据功劳,德格类被封为和硕贝勒。
天聪四年(明崇祯三年,1630年),德格类与阿敏留守盛京。三月,曾赴辽河边迎接皇太极及诸大臣还京,互行抱见礼。四月,德格类幼子夭亡,皇太极亲来慰问。
天聪五年(明崇祯四年,1631年),皇太极初设六部,各贝勒掌管各部,德格类奉命掌管户部。后跟从皇太极围大凌河,农历八月一日,皇太极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军,然后再次申令军纪,并兵分两路,一路由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皇太极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宁从正面压向大凌河城。二十七日,明军派4万人由锦州行趋大凌河,距城7.5公里时被后金兵发现。当时皇太极及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德格类等总兵力不及2万人,皇太极考虑如等后金重兵到来,必然失去战机,遂决定与明军对阵。当时,明马、步兵合营,四面布列大小枪炮,沉着应战,皇大极率后金军两翼骑兵列阵。德格类率师策应皇太极,击破了明监军道张春的军队。十月,祖大寿因为城内粮绝而投降后金,德格类偕同阿巴泰等伪装成明军袭击锦州,击斩甚众。
大凌河之战后不久,皇太极批评莽古尔泰的军队不听号令并且贻误军机,莽古尔泰不服,双方发生了争执。十月二十日,皇太极指责莽古尔泰所部。莽古尔泰手按佩刀,怒视皇太极,大声吵闹。德格类见同母兄这样做,大事不妙,上前斥责其兄道:“放肆,你这不是大逆不道吗?”接着抡拳便打。莽古尔泰大骂德格类,并拔出佩刀,最后被德格类推到一边。两天后,大贝勒代善及众台吉以莽古尔泰向汗挥刀之罪,夺去莽古尔泰和硕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并且夺去五牛录诸申给德格类。
战功赫赫
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五月,德格类跟随后金军出征察哈尔,林丹汗兵败逃走,后金军驻扎在穆噜哈喇克沁。德格类与济尔哈朗、岳托率右翼兵进攻归化城,收降了察哈尔部一千余人。然后德格类又和岳托一起劫掠周围的土地,自耀州到盖州一直向南进行劫掠。同年十二月,莽古尔泰口不能言而暴死,德格类继掌正蓝旗。
天聪七年(明崇祯六年,1633年)五月,明将孔有德、耿仲明从登州渡海来降,德格类率军攻克了明朝辽东的重要出海口旅顺口。
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1634年),德格类又跟从皇太极讨伐明朝。林丹汗在青海大草滩去世,察哈尔蒙古有很多人前来归降,德格类奉命抚定蒙古前来归顺的人户。后来他又攻克独石口,再次攻打赤城,未能攻克。率军进入保安州,在应州与入塞的后金军会师,然后班师。
暴疾而死
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初二,德格类得暴疾而死,据说症状与莽古尔泰死前一致。皇太极不顾群臣劝阻前往吊丧,痛哭流涕,撤馔三日,经过群臣反复劝谏安慰才恢复进食。同年十二月,德格类的姐姐莽古济格格属下冷僧机控告莽古尔泰与德格类、莽古济格格盟誓怨望,即将危及皇太极,以莽古济格格的丈夫索诺木杜棱为证人,以大逆之罪削除莽古尔泰宗籍,德格类以同谋之罪,被追削贝勒之爵位。德格类的长子邓什库受牵连而被削去宗籍;次子德克西克以侍卫跟从豪格征讨张献忠时战死,顺治帝下诏其子辉尔领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俸禄。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下命恢复德格类一系宗籍,赐红带子为“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