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季康子

季康子(鲁国季孙氏第六位宗主)

季康子
季康子,即季孙肥,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姬姓,季氏,名肥。谥康,史称“季康子”。季平子生季桓子,季桓子生季康子。季康子,事鲁哀公,此时鲁国公室衰弱,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强盛,季氏宗主季康子位高权重,是当时鲁国的权臣。

  • 别名季康子
  •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 民族族群鲁国
  • 出生日期未知
  • 逝世日期公元前 468年
  • 前任季桓子
  • 主要成就正卿
  • 本名季孙肥

鲁定公十五年,公薨,立哀公蒋。此时,季桓子为首的三桓强盛。

哀公二年,季桓子卒,立子肥,是为季康子。

当时的鲁国,在齐国、吴国这两个大国的夹缝里生存,处境不是很好。而三桓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季康子的专权,让叔孙氏、孟氏很不满。

哀公七年,吴国无礼,强逼鲁国贡献“百牢”,鲁国被迫贡献;继而吴国太宰嚭召季康子来朝见他,虽然国不如人,康子却还是拒绝了,似乎很有气节,实则他觉得吴国不成气候,最终是无法称霸的,用不着怕他。哀公十一年,齐国入侵鲁国,叔孙氏、孟氏怨季氏专权,不肯听季康子的号令将齐人拦在国土之外。季康子任用孔子的弟子冉有,击退了齐人,接着会同吴国在艾陵大败齐人,史称艾陵之战。然而此战之后,季康子却加紧战备,以防齐国再来。

哀公十一年,季康子使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至此,被三桓逐出鲁国的孔子终于得以回国,并完成他晚年修书的事业,给我们留下了诸如《春秋》《论语》《诗三百》等儒家经典。可以说,季康子的行为间接地成全了孔老夫子作为圣人的事业。

哀公十二年,季康子“用田赋”,改革税赋,进一步加速礼崩乐坏的过程,这虽然是孔子不愿意看到的,却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有其积极一面。

哀公十六年,孔子卒。

哀公二十七年,季康子卒。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