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战功
明万历十四年十月十五日(1586年11月25日),阿敏出生。初封台吉。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与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领兵五千,攻取乌拉部的宜罕山城(今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山城),斩千人,获甲三百,俘其众以归,这是他首次崭露头角。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他的父亲舒尔哈齐和兄阿尔通阿、弟扎萨克图涉嫌谋叛努尔哈赤,兄弟被杀,父亲被囚禁至死。据说阿敏也卷入其中,努尔哈赤本想连阿敏一起杀了,但由于其子褚英、代善、皇太极等人的求情,遂免于一死,剥夺其一半部属。等到舒尔哈齐死后,努尔哈赤收养阿敏,给他增加一些部属,编为一旗(固山),交给他统领,即蓝(青)旗。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阿敏随努尔哈赤征乌拉部,布占泰以三万人来战,诸将欲战,努尔哈赤见对方人多势众而犹豫不决。阿敏与贝勒代善等判断形势决定进攻,阿敏说:“布占泰都出来了,我们却丢下他不战,将如何是好?”努尔哈赤听从其建议,一举攻克乌拉城,灭乌拉部。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创建八旗制度,阿敏任镶蓝旗旗主贝勒。
天命时期
主词条:萨尔浒之战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政权,阿敏受封和硕贝勒,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共执国政。阿敏按年龄排行称二贝勒。
天命四年(1619年)三月,明朝发动四路大军进剿努尔哈赤,阿敏等率军迎战,先破西路明军于萨尔浒、北路明军于尚间崖,又设伏击败东路明军于阿布达里冈,杀明总兵刘綎。接着,阿敏与大臣扈尔汉击败明游击乔一琦,乔一琦奔固拉库崖,与朝鲜都元帅姜弘立合营。阿敏同诸贝勒大破在富察布阵的朝鲜兵,姜弘立投降,乔一琦自缢。八月,从努尔哈赤灭叶赫部。
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从努尔哈赤攻克沈阳、辽阳。七月,镇江城(今辽宁丹东九连城镇)中军陈良策作为明将毛文龙的内应,引其入城,阿敏赶往镇江,迁沿海居民于内地。十一月,率兵五千人出征毛文龙。十二月,跨过结冰的鸭绿江进入朝鲜,在朝鲜宣川郡之林畔馆夜袭毛文龙,斩其守将及兵一千五百,毛文龙仅以身免。
天命十一年(1626年)四月,征内喀尔喀巴林部,取其所属屯寨。八月,努尔哈赤去世,阿敏、莽古尔泰在代善的倡议下推举四贝勒皇太极为汗。与此同时,阿敏试图拉其弟济尔哈朗一起单干,济尔哈朗予以劝阻,阿敏反而责其懦弱;又让皇太极的近侍傅尔丹转告皇太极说自己虽然推举皇太极为汗,但请求皇太极即位后就让他出居外藩,皇太极对阿敏“自弱其国”之语感到不满与担忧。十月,阿敏偕代善等讨伐内喀尔喀扎鲁特部,俘虏其部众。在这一过程中,阿敏及其属下行为异常,出言不逊,甚至在报捷时骂了代善,只不过代善好言好语回复,忍了下来。
天聪时期
主词条:丁卯之役、宁锦之战、遵永大捷
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初八日,阿敏与贝勒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等被派去讨伐朝鲜,临行时,皇太极命一并讨伐毛文龙。后金军渡过鸭绿江即攻克义州,分兵直捣毛文龙在陆上的根据地铁山,因毛文龙身在海岛,所以阿敏没有继续攻击他,而是转攻朝鲜。清军连克定州、安州、平壤。进至中和,朝鲜国王李倧遣使求和。阿敏与诸贝勒答书数落其七罪。二月初五日,后金军攻至黄州,李倧又遣使请和,阿敏希望攻破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其他贝勒则主张等待朝鲜大臣来到后结盟撤军,总兵李永芳对阿敏说:“我们奉大汗之命,秉持信义而行,之前已给他们说过派大臣来结盟就班师,不如暂驻于此,等他们的大臣到来,听下他们怎么说再讨论下一步举动。”阿敏大怒,骂道:“我就不能杀了你这个蛮奴吗?你怎敢多嘴?”两天后,后金军攻至平山,李倧派遣其臣晋昌君姜絪到后金军前。阿敏令吹角督进兵汉城,岳讬说服阿敏之弟济尔哈朗移驻平山。阿敏还派副将刘兴祚入江华岛责李倧。李倧遣族弟原昌君李玖等来到后金军营,阿敏设宴招待。宴会结束后,岳讬议还师,阿敏说:“你们想回就回吧,我是一定要到汉城的,我常常羡慕明朝皇帝和朝鲜国王所居的城郭宫殿,却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如今既然来了,为什么不看一看再回去呢?我的意思是到王京附近再议和,如果他们不从,我们就屯兵种田,居住于此,我们所眷念的妻儿难道不会送过来和我们团聚吗?”随后又向褚英的儿子杜度说:“其他人想去就去,我们叔侄就住在这里吧!”杜度变色道:“我为什么要和你同住?大汗是我的叔父,我为何要远离他?”随后各自回营讨论,七旗都赞成与朝鲜结盟,只有镶蓝旗的阿敏与其属下固三泰、孟坦、舒赛等商议许久都没有结果。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等单独开会,决定派人与朝鲜定盟,阿敏迫于压力,只好同意,于是在三月初三日与朝鲜缔结江都之盟。其后,阿敏在撤退途中又不顾其他贝勒劝阻,纵兵大掠三日,并在平壤与朝鲜缔结了条件更苛刻的盟约。在凯旋沈阳前,他请求皇太极不要出来迎接,如果一定出来迎接,也要端坐于上,让自己拜见,以向西藏喇嘛和察哈尔使臣显示后金大汗的威仪。皇太极对阿敏的战功非常满意,并表示一定要答礼。四月十七日,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等出城,翌日迎接阿敏于御营一里外,阿敏叩首,皇太极以抱见答礼,最后还赐阿敏御衣一袭。五月,随皇太极亲征锦州、宁远,参加宁锦之战,击斩明军千余人。
天聪三年(1629年)闰四月,阿敏娶了蒙古巴林部塞特尔台吉为妻,邀请皇太极到他府上,并将巴林部给的缎币驼马牛羊献给皇太极,皇太极纳鞍马一、空马一,其妻哲哲受驼二、貂裘一。
天聪四年(1630年)三月初一日,在明朝境内血战而归的皇太极回到后金,留守沈阳的阿敏赶到辽河边迎接。三月初十日,皇太极命阿敏偕贝勒硕讬率五千人等驻守后金在塞内攻取的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三月二十四日,阿敏与硕讬抵达永平,与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交接。阿敏认为后金驻军力量不足,曾说:“如此安能克敌?”他上任后,就出榜要求当地百姓剃发,不剃发就处死。随后西征明朝,谕降榛子镇。四月,晓谕投降的明朝降官,令其不得行贿。又警告民众不得窝藏明朝奸细,否则杀全家,如有明军经过必须上报,如果被发现就隐瞒就屠村。五月,明朝派孙承宗督兵攻滦州,阿敏遣数百人赴援,收迁安守兵入永平府。明兵攻滦州急,滦州守将固山额真图尔格等不能支,弃城冒雨奔永平府,明军截击,后金军战死四百余人。五月十三日,阿敏令遵化守将、固山额真察哈喇等亦弃其城,同时下令将明朝降官白养粹、张知初等及永平、迁安二城男丁全部杀光,他们的妻儿分给后金将士为奴,随后带着财物,夜出冷口,东还沈阳。在撤退过程中,阿敏来不及部署军队殿后,以致遭到明军袭击,后金又折损了约二百名士兵。据明朝方面统计,一共有三千二百余名后金兵被杀。
幽禁至死
就在阿敏弃城的同一天,皇太极派杜度率兵千人增援永平,并告诫阿敏不得以捉拿奸细为由骚扰百姓,一定要爱民,以便将来招降更多汉人,又对守将高鸿中、宁完我表示等后金军耕种收获后就亲率大军来援。结果却等来了阿敏弃城屠民的消息,皇太极在天聪四年(1631年)五月二十三日召集贝勒官民时怒责阿敏、硕讬“不尽忠为国”,并“嗟叹良久”。六月初四日,阿敏抵达沈阳,皇太极不准贝勒及官员入城,让他们在沈阳城外十五里扎营,只准士卒进城。其后皇太极着手审理败军之罪,阿敏服罪。皇太极想到后金损失了这么多士兵,当众潸然泪下。
六月初七日,诸贝勒大臣正式向皇太极报告他们所审理的阿敏十六大罪,包括:
1.嗾使其父迁居黑扯木地方;2.出征朝鲜时心怀异志;3.不满皇太极纳自己所中意之朝鲜女子,迫使皇太极将次女赐冷格里;4.感慨自己生而为人,羡慕山上的树或石,暗示自己受制于皇太极,又串通并包庇科尔沁奥巴;5.擅自与巴林部塞特尔联姻,又因皇太极拒绝帮助召回其在巴林部生活艰苦的养女而埋怨;6.擅自放弃其被分配开垦的靖远堡一带,移住黑扯木地方;7.自称梦见被努尔哈赤鞭挞,有黄蛇护身,醒来后断言黄蛇是自己的保护神,显示其不轨之心;8.阿敏留守期间,懈怠防守,专注狩猎;9.岳讬、豪格先行班师后,让他们以见君之礼见自己;10.出镇永平时,对皇太极召还其弟济尔哈朗不满,必欲济尔哈朗与其同驻;11.抵达永平时,对只张一盖来迎接他不满(皇太极出行一般也只张一盖);12.驻扎永平时,对皇太极恩养降民的政策不满,一味主张屠杀掠夺;13.在关内无故掠夺汉人并分给八和硕贝勒为奴,破坏后金声誉形象;14.在永平听说皇太极已准备议自己之罪,遂埋怨皇太极不议阿济格、莽古尔泰之罪却议无罪之自己;15.在永平强娶喀喇沁部两女子;16.在明军围滦州时只派一二百单弱之兵往救,在滦州失守后只与自己的儿子与部下商量而不听硕讬等贝勒、大臣的劝阻,仓皇弃城逃走并屠戮永平、迁安二城官民,只顾财物,不顾士卒。
皇太极命岳讬宣读这些罪状。随后,诸贝勒、大臣要求将阿敏处死,皇太极不忍,只下令幽禁,夺所属人口、奴仆、财物、牲畜给济尔哈朗,只给阿敏留下庄六所、园二所以及其子之乳母等二十人、羊五百、乳牛及食用牛二十,终其余生。其长子洪科退(宏科泰)也受到同样的处罚。
天聪六年(1632年)十二月,镶红旗下的汉人谈大受奏请释放阿敏,翌年五月,又有一名汉官请求释放阿敏,不过皇太极都没有听从。
崇德五年十一月十六日(1640年12月28日),阿敏死于幽禁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