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荀林父

荀林父(晋国六卿之一)

荀林父
荀林父(?-公元前593年),姬姓,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桓子、中行林父,是逝敖的长子,智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因荀林父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史料中多用其大宗本家氏号,故多称荀林父。因死后的谥号为“桓”,称中行伯、中行桓子、荀桓子。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名将。主要活动在晋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时期(公元前636年—公元前581年)。

  • 本名荀林父
  • 别名中行伯、中行桓子、荀桓子
  • 所处时代春秋
  • 逝世日期公元前 593年
  • 谥号
  • 性别

荀林父之父为大夫,事迹不详。荀林父在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业中即崭露头角,晋文公三年(前633年),城濮之战前,担任晋文公的御戎(驾驶国君戎车的别名)。晋文公四年(前632年),晋文公“作三行(三支步兵队伍)以御狄”,荀林父担任了中行的主持。其后任上军佐、中军佐,至晋景公时出任中军元帅,主持国政。

荀林父丧师公元前620年,晋襄公死后,晋人讨论立嗣君,都主张立年长的,派先蔑出使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后因襄公夫人穆赢大闹朝廷指责朝臣:“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执政大臣赵盾等人就背弃先蔑而立了太子夷皋,是为晋灵公,引发秦晋令狐之战。晋以箕郑父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败秦于令狐,白乙丙力战得脱,公子雍则死于乱军之中。先蔑、士会见状,不敢归晋,不得已随同秦师回国。

先蔑出使秦国的时候,荀林父曾劝阻他,说:“夫人和太子还在,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您不如借口生病而辞谢不去,免得祸患降临到您身上。在一起做官就是僚,我曾经和您同僚,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先蔑没有听从。等到先蔑逃亡出国,荀林父把他的妻子儿子以及器用财货全部送到秦国,说:“这是为了同僚的缘故。”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