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荀藩

荀藩(西晋大臣)

荀藩
荀藩(245—313年),字泰坚,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晋朝大臣,东汉司空荀爽玄孙,西晋司徒荀勖之子,太尉荀组兄长。元康年间,担任黄门侍郎。从讨成都王司马颖功,封西华县公,累迁尚书令。永嘉末年,转司空。永嘉之乱后,出奔河阴,组建行台,协助晋愍帝进入长安。建兴元年,荀藩病逝于开封,时年六十九,谥号为成,追赠太保。

  • 本名荀藩
  • 泰坚
  • 所处时代西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颍川颍阴
  • 出生日期245年
  • 逝世日期313年
  • 主要成就组建行台
  • 官职司空
  • 谥号
  • 追赠太保

早年生活

荀藩(245年—313年),字泰坚(《晋书》作大坚,大、泰古通,按其弟本字泰章,《晋书》作大章,则荀藩当字泰坚),是晋朝大臣荀勖的儿子,颍川颍阴人。元康中,为黄门侍郎,受诏完成父亲所治之钟磬。以从驾讨齐王冏功勋,封西华县公。累迁尚书令,永嘉末,转司空。

永嘉之乱

晋孝怀皇帝永嘉三年(309年),天下乱,相攻伐,流民饥苦,主上昏慵。公元311年,巴蜀流民聚众反叛,诸太守连而破之,沉江八千余人,流民益怨。蜀人杜韬等复反,湘州参军秉于刺史荀眺,说:“巴蜀流民皆欲反。”荀眺信之,欲尽诛流民。流民大惧,四五万家一时俱反。推杜韬为主,杜韬自称梁、益二州牧,领湘州刺史,继攻长沙。五月,荀眺弃城奔广州,杜韬追及,于是南破零、桂,东掠武昌,杀二千石长吏甚众。

朝廷任职

朝廷以太子太傅傅袛为司徒,以尚书令荀藩为司空,加王浚(荀藩外甥)大司马、侍中、大都督,督幽冀诸军事,以南阳王模为太尉、大都督,以张轨为车骑大将军,琅邪司马王睿为镇东大将军,兼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

洛阳城破

永嘉之乱,洛阳陷没。王弥、石勒纵兵大掠。汉主聪率汉兵至洛阳,入南宫,升太极前殿,悉收宫人,珍宝。晋帝急出华林园门,欲奔长安,汉兵追执,幽于端门。杀太子、杀诸王,士与民死者三万余人。遂发掘诸陵,焚宗庙,官府皆尽。荀藩及光禄大夫荀组等奔轘辕关(河南偃师县)。

传檄四方

司徒傅祗建行台于河阴。司空荀藩在阳城,与弟荀组、族子中护军荀崧等传檄四方,推琅邪王睿为盟主。荀藩承制,以荀崧为襄城太守,以李矩为荥阳太守,以前冠军将军褚翜为梁国内史。扬威将军魏浚屯兵洛北石梁坞,刘琨承制假魏浚河南尹。浚诣荀藩咨谋军事,荀藩邀李矩同会,矩夜赴之。荀藩以魏浚之族子魏该为武威将军。

稳定军心

抚军将军秦王业,吴孝王之子,亦荀藩之甥也。年十二,南奔密,荀藩等奉之,南取许昌。前豫州刺史天水阎鼎,聚西州流民数千人于密,欲还乡里。荀藩以鼎有才而拥众,用之以豫州刺史,睿承荀藩檄,承制署置官司,改易长吏,从者用之,叛者讨斩。

改立皇帝

七月,王浚设坛告类,立皇太子,布告天下,称受中诏承制封拜,备置百官,列署征、镇,以荀藩为太尉,琅邪王睿为大将军。王浚自领尚书令,以裴宪、枣崇为尚书,又拜二刺史。

拒绝西行

阎鼎欲奉秦王业入关,据长安以号令四方;河阴令傅畅亦以书劝之,阎鼎遂行。荀藩、刘畴、周凯、李述等,皆山东人,不欲西行,中途逃散,鼎遣兵追之,不及。

新建朝廷

312年,贾疋等奉秦王业为皇太子,建行台于长安,登坛告类,建宗庙,社稷,大赦。以阎鼎为太子詹事、总摄百揆;加贾疋征西大将军,以秦州刺史、南阳王保为大司马,命司空荀藩督摄远近,光禄大夫荀组领司隶校尉,行豫州刺史,与荀藩共保开封。

开封去世

石勒使石虎攻邺,邺溃,石虎镇邺。初刘琨用焦求为兖州刺史,荀藩用李述为兖州刺史,后琅邪王睿用郗鉴为兖州刺史,三人各屯一郡,兖州吏民莫知所从。

313年【晋建兴元年】荀藩薨于开封,年六十九,因薨亡所,谥曰成。追赠太保。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