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郗愔

郗愔(中国东晋时期的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

郗愔
郗愔(313年-384年9月28日),字方回,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大臣,太尉郗鉴长子,书圣王羲之的内弟。出身高平郗氏。品性至孝,善于书法。门荫入仕,袭爵南昌县公,历任中书侍郎、骠骑(何充)长史、征北(褚裒)长史、给事黄门侍郎、临海太守,因病去职。得到尚书仆射江虨推荐,授光禄大夫、散骑常侍、会稽太守,迁徐兖二州刺史。桓温北伐时,担任会稽内史。简文帝继位,出任镇军将军、都督浙东五郡军事。年老去职,闲居会稽。太元九年,去世,时年七十二,获赠侍中、司空,谥号文穆。

  • 别名郗司空
  • 方回
  • 所处时代东晋
  • 民族族群晋人
  • 出生日期313年
  • 逝世日期384年9月28日
  • 主要作品文集四卷
  • 本名郗愔
  • 籍贯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
  • 官职会稽内史、镇军将军等
  • 追赠侍中、司空
  • 谥号文穆

郗愔年轻时,不爱与人争斗。成年后,授员外散骑侍郎,没有拜任。

咸康五年(339年),父亲郗鉴去世,为父守丧结束后,袭爵南昌县公。郗愔及后曾任何充及褚裒的长史,迁黄门侍郎,转任临海太守。郗愔并无参政为官之心,优游养志,简静沉默,不以事物牵动心绪。郗愔、姊夫王羲之、高士许询,都有超脱世俗的风范,寄心于道家辟谷养生,修习黄老之术。后来,郗愔以病离职,在章安县建了房子,并打算在那里终老,在当地隐居了十多年,与世断绝。

后来,被辅政的抚军将军司马昱和尚书仆射江虨等人举荐,出任光禄大夫、散骑常侍。郗愔奉召入朝到任,朝廷授予太常(九卿之首)。郗愔坚决辞让,乐于外出地方,出任辅国将军、会稽内史。太和二年(367年),迁任平北将军、都督徐兖青幽及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假节,镇于京口。然而,当时大司马桓温觊觎京口的军队,常说:“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故此虽然当日以郗氏在徐兖二州有故义而由郗愔担任此职,内心是很不愿意由郗愔掌有京口。

太和四年(369年),大司马桓温乘着前燕太傅慕容恪去世,举兵北伐前燕,并请求郗愔、江州刺史桓冲和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当时郗愔全然不知桓温打着京口主意,还写信给桓温说要与他一同辅助晋室,修复园陵。郗愔在桓温幕下任参军的儿子郗超却深知桓温的心思,截获父亲的信并得知内容后就将信件撕毁,由自己代作一封,内容却是自称老病,不堪世间争斗纷乱,请求一处地方过安定日子,并且劝桓温接掌自己所统的京口兵众。此信正合桓温意愿。桓温得信极为高兴,立刻转郗愔为冠军将军、会稽内史,自己兼任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

咸安元年(371年),简文帝司马昱,在桓温拥立下,即位皇帝,任命郗愔为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进位镇军将军。又赐开府仪同三司,但郗愔不接受。后来,郗愔年老求退,住在会稽。太元六年(381年),朝廷任命郗愔为司空,但郗愔坚决辞让。同年,会稽人桓玄之叛乱,郗愔派镇军参军谢蔼之平定。太元九年八月戊寅日(384年9月28日),郗愔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侍中、司空,谥号文穆。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