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名门
钟皓出身于著名的颍川钟氏,二世祖钟晏官居雄州路制使,五世祖钟元官居至廷尉,六世祖钟期领尚书令,父钟宝官居光禄大夫,并且都以忠直而闻名。家中世代研习《春秋》,精通儒学、刑律,因而有许多门生,拥有很高的名望。钟皓少年时便传承家学,研习儒术,通晓许多经书传注。州郡屡次礼命都不接受,因家中二兄没有出仕做官,就常常隐居密山教授门生子弟。他博古通今,喜欢钻研儒学经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为儒林所赞叹。
引荐陈寔
同郡许县的陈寔,比钟皓年纪小,钟皓与他结为朋友。时陈寔复为郡西门亭长,钟皓仕郡功曹,遇上征召司徒府。临走辞请时,太守问他:“哪一个可以代替您?”钟皓说“:太守如果一定要得适当的人,西门亭长陈寔可以。”陈寔听到此事后说“:钟君似乎没有认真考察人,不知为什么独看起了我?”钟皓没过多久自请辞职。
九辟公府
钟皓温良笃慎,博学诗律,公府连续征辟都不应命。后来,才接受颍川郡太守的征辟,被任命为郡功曹。但钟皓并不以此为荣,反而不大愿意。后迁为廷尉正、博士,辟司徒府,授会稽太守、林虑长,九辟公府,屡次推辞皆不就。汉桓帝时,朝廷特征为西曹椽,为士大夫所归慕,是名扬朝野的清议领袖。
备受评价
颍川钟氏与颍川郡襄城县李氏历代交好,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李膺常叹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钟皓的嫂嫂是李膺的姑姑,侄儿钟觐好学慕古,有退让风,与李膺同年,俱有声名。李膺祖父太尉李修曾说:“钟觐像我家人的气质,国家有道能用其才,国家无道可以免于刑戮。”又把李膺的妹妹嫁给了他。钟觐征召州府,没有俯屈过自己的意志。李膺对他说“:孟子认为‘人无是非之心,就不能算人’。你为什么不与孟轲所说的相同呢?”钟觐后将李膺这话告诉叔叔钟皓。钟皓说“:从前齐国的大夫国武子喜欢揭发别人的罪过,以致招来怨恨。最终保全身家,还是你的谦虚退让为贵。”钟皓体认古人教训不尚教条,惟求行之适当。多属这种情形。
避居密山
永寿三年(157年),钟皓逝世,享年六十九岁。钟皓自郡功曹,终林虑长,其居官明允笃诚,使人不欺。与陈寔等皆为循吏之冠,时与陈寔、荀淑、韩韶等号颍川四长。及终诸儒颂之曰:“林虑懿德,非礼不处。悦此诗书,弦琴乐古。五就州招,九膺台辅,逡巡王命,卒岁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