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治平二年(1065年),赵挺之考中进士第一等。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请旨兴建学校。此后不久,赵挺之先后被选为登、棣二州教授。
通判任上
约在元丰四年(1081年)左右,赵挺之任德州通判。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初五,宋哲宗即皇位,赏赐士卒们缗钱,郡守贪污不及时付给士卒,士卒们愤怒地叫喊着,拿着白梃冲进府衙。郡守躲避,官吏们都逃走。赵挺之坐在大堂上,问明情况,立即拿出府库钱财分发,而惩治带头闹事的人,士卒们由此安宁下来。十月,魏州境内黄河多次决口,有人建议迁移宗城县。转运使让赵挺之前去视察,赵挺之说:“县城远离高原一千多年了,河水从未犯境。现在要迁到的地方不如旧址,一定会祸害百姓。”转运使还是决定迁徙,结果才过两年,黄河果然冲坏新城,把居民几乎都淹死了。
进京为官
元祐元年(1086年)六月,赵挺之奉召入京应学士院试。十二月初六,以朝奉郎为集贤校理。
元祐二年(1087年)四月二十一日,赵挺之以朝奉郎集贤校理权判登闻鼓院,随后改权发遣河东路提典刑狱。六月二十八,升为监察御史。当初赵挺之在德州时,按朝廷意思实行市易法。黄庭坚当时主管德安镇,认为镇小百姓贫困,无法承受诛求。到赵挺之被召试时,苏轼说:“赵挺之是个聚敛钱财的小人,学识品行不可取,怎么能适合这个职位呢。”在赵挺之担任监察御史后,他上奏弹劾苏轼草书中有句“民亦劳止”的话,认为这是诽谤先帝。
元祐三年(1088年)二月十六日,赵挺之奏请殿试时应只考试策一道,这项提议被通过。
元祐四年(1089年)五月,车盖亭诗案爆发,赵挺之因“观望不言”而被贬为徐州通判。
一路升迁
元祐五年(1090年)七月二十二日,赵挺之改任楚州知州。
元祐六年(1091年)十月初八,以左朝散郎集贤校理为国子司业。
元祐八年(1093年)五月初八,由国子司业调任京东路转运副使。此后又任太常少卿。
绍圣四年(1097年)十月初五,以太常少卿权礼部侍郎。十一月十三日,改吏部侍郎。
元符元年(1098年)五月初四,为试中书舍人。九月初十,兼侍讲。
元符二年(1099年)七月初四,奉派详订编修国信条例。闰九月初六,试给事中兼侍读,差充贺北朝生辰使。到达辽国后,辽道宗耶律洪基正生病,没有亲自宴请他,而是让近臣到旅馆宴请他。到年终宴请时方在客省,与其他诸国相同,赵挺之进行抗争才使辽国以正确的礼制对待。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十二日,宋哲宗驾崩,宋徽宗即位,赵挺之以给事中同知贡举。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任御史中丞。同年正月十三日,向太后去世,赵挺之被任命为仪仗使。五月六日,向太后葬后,迁任吏部尚书。这时,因曾布与中官刘援交往,知道了禁中密旨,就将其告诉了赵挺之,建议绍述,以合上意。赵挺之自此力主绍述之说,排挤打压元祐诸臣不遗余力。
崇宁元年(1102年)五月二十六日,以吏部尚书为尚书右丞。八月二十七日,改任尚书左丞。
崇宁二年(1103年)四月三十日,任中书侍郎。
崇宁三年(1104年)九月初五,自右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加门下侍郎。
两度拜相
崇宁四年(1105年)三月初七,自门下侍郎加右银青光禄大夫,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蔡京并相。赵挺之任宰相后,与蔡京争权,多次陈述蔡京的奸恶,并且请求辞去相位以避开蔡京。六月二十三日,自右仆射授金紫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领中太乙宫使。十月,赵挺之罢相。
崇宁五年(1106年)正月,彗星出现,宋徽宗认为彗星的出现是上天对蔡京乱政的警告,于是全部废除蔡京定下的各种律令,并罢免了蔡京。随后召见赵挺之说:“蔡京的所作所为,全部像你说的那样。”二月初三,赵挺之自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加特进、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再度拜相。
致仕去世
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初七,蔡京自安远军节度使依前司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魏国公,再度担任宰相。三月十一日,赵挺之以特进、观文殿大学士领佑神观使致仕。三月十五日,赵挺之去世,时年六十八岁,赠司徒,谥号清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