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张翥

张翥(元代诗人)

张翥
张翥(1287年-1368年),字仲举,号蜕庵。晋宁(山西临汾)人,寓居钱塘(浙江杭州)。中国元代时期学者、诗人。张翥因其父在南方为吏,早年便随父游宦江南。少时负才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后翻然改悔,闭门读书。受业于江东大儒李存,李存之学传于理学家陆九渊,因之张翥对道德性命之说多有所研究。又从仇远学诗,尽得其奥。于是以诗文知名于时。游扬州,学者及门甚众。后至元末年,张翥被荐于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生员。修辽、金、宋诸史,以翰林编修与其事。史成,历翰林应奉、修撰、直学士、侍讲学士。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卒于至元二十八年(1368年)三月。张翥曾搜集元末镇压农民起义而死之人的事迹,编为《忠义录》。诗多歌功颂德,对农民起义抱仇视态度,但对民间疾苦却富有同情心,一些作品对社会的黑暗也作了揭露。其诗语言流畅,风格雄浑。词题材比较狭窄,讲究格律,部分词作写得苍凉豪放。其亦能文,虽本人颇以文自负,但成就并不高。著有诗集《蜕庵集》、词集《蜕岩词》。

  • 仲举
  • 所处时代元代
  • 出生地晋宁(今山西临汾)
  • 出生日期1287年
  • 逝世日期1368年
  • 主要作品《蜕庵诗集》,《忠义录》
  • 本名张翥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征召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张翥诗中有反对农民起义军的内容,也有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他的《□农叹》写一个运送军粮的老汉,家有老妻,无儿无女,千里迢迢把军粮送到兵营,被打得体无完肤。他回到家中,却见"老妻出佣食,四顾筐箧无",而官吏还来逼他去服役,他唯有"仰天哭欲死",而"醉吏方歌呼"。另外如他的《人雁吟》,写"叹息人穷不如鸟,何日相随如雁归",也包含着对人民苦难的关切。

张翥的词不如他的诗写得细腻而圆润,缺乏社会内容。但也有一些慷慨苍凉之作,如《沁园春·广陵九日,与刘士□、成元璋泛舟邗沟》,《洞仙歌·辛巳岁燕城初度》,《鹊桥仙·丙子岁予年五十,酒边戏作》,这些词寓人世炎凉于豪放之中,清人颇为推崇。张翥的散文更不如词,但他本人却常以文自负。

由于张翥死于元亡前夕,所以遗稿多散失,今存《蜕庵诗集》4卷,词2卷。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