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愉贵妃

愉贵妃(乾隆帝妃嫔)

愉贵妃
愉贵妃(1714年6月15日-1792年7月9日),内务府包衣珂里叶特氏,亦称海佳氏、海氏,员外郎珂里叶特·额尔吉图之女。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日生。雍正年间,入侍弘历藩邸,为格格。雍正十三(1735年)年九月初三,雍正帝驾崩,弘历继位,为乾隆帝。九月二十四日,诏封为海常在。乾隆二年(1737年)五月十二日,晋封海贵人。乾隆六年二月初七生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同年二月十三日,诏晋为嫔。十一月二十二日,以礼部尚书任兰枝为正使,内阁学士春山为副使,册封为愉嫔。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二十三日,诏晋为愉妃。同年十一月十七日,以礼部尚书来保为正使,工部左侍郎索柱为副使,册封为愉妃。乾隆五十七(1792年)年五月二十一日薨,享年七十九,五月二十三日追封愉贵妃,乾隆五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入葬裕陵妃园寝。(概述图片来源:《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中的愉贵妃,时为愉妃)

  • 别名海佳氏、海常在、海贵人、愉嫔、愉妃、愉贵妃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蒙古族
  • 出生日期1714年6月15日
  • 逝世日期1792年7月9日
  • 陵墓裕陵妃园寝
  • 主要成就生皇五子荣亲王永琪;追封为贵妃
  • 本名珂里叶特氏、海氏
  • 寝宫永和宫—承乾宫

愉贵妃(1714年—1792年)珂里叶特氏,亦称海佳氏、海氏,南苑海子人,员外郎珂里叶特·额尔吉图之女。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五月初四日出生。

雍正五年(1727丁未年),皇四子弘历在成婚前已有格格八、九人,推测海氏已在其中。

雍正十三年甲申九月初三日(1735年10月18日),雍正帝第四子宝亲王弘历,登基为乾隆帝;同年九月二十四日,海氏与乾隆帝潜邸时期的侧福晋、格格们一同获封,海氏被封海常在。

乾隆二年丁巳五月十一日(1737年6月9日),晋封为海贵人。

乾隆六年辛酉二月初七日(1741年3月23日)丑时,海贵人生皇五子永琪;二月十三日,晋封为愉嫔,十一月二十二日庚午(1741年12月29日)行册封礼。其封号满语为nemgiyen,其意为温和、温柔。

乾隆十年乙丑正月二十三日(1745年2月23日),晋为愉妃,十一月十七日(1745年12月9日),行愉妃册封礼。

乾隆十三年戊辰七月初一日(1748年7月25日),嘉妃晋封为贵妃后,愉妃为妃位之首。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749年2月14日)的宫中档案中, 三妃排位是:愉妃、舒妃、令妃。

清人绘《乾隆帝岁朝行乐图轴》中的愉妃(左)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年)后妃宫分档案中,三妃排位是:愉妃、令妃、舒妃。

女子档显示,乾隆二十年乙亥十一月(1755年12月3日--1756年1月1日),三妃排位是:令妃、舒妃、愉妃。二十一年宫分档中,三妃排位是:令妃、舒妃、愉妃。

哈密瓜档记载,乾隆二十四年已卯十月十六日(1759年12月5日),赐令妃、舒妃、愉妃每位哈密瓜三个。十一月十三日(1759年12月31日)广储司有关每年恭进皇太后等位金线的档案记载愉妃同庆嫔、颖嫔、忻嫔等位一样享金线六绺,此时愉妃在宫中的位次也已从妃首位降到令妃、舒妃之后。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八月十一日(1761年9月9日),未随驾去热河的颖妃和愉妃向在热河的乾隆恭进奶酥油枣馅月饼四十个,香油果馅月饼四十个,椒盐芝麻馅月饼四十个,香油澄沙馅月饼四十个,猪油松仁果馅月饼四十个。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五月初四日(1763年6月14日),愉妃五十岁千秋。五月初五日,圆明园九洲清宴殿失火,愉妃之子永琪亲身背负乾隆帝脱险。翌日,乾隆赏赐舒妃、愉妃、豫嫔、林贵人等人,常宁侍旨赏愉妃镀金拱花连盒套二面白珐琅表盘双针表一个(带有镀金橄榄形梅花索)。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三月二十二日(1764年4月22日),愉妃下学规距女子一人封那常在。

乾隆三十年乙酉四月(1765年5月20日--1765年6月17日),乾隆从江南回銮至涿州行宫,舒妃、愉妃、颖妃、豫妃伺候晚膳,和敬公主、和嘉公主进菜。同年十二月的奏折提到“本年分照例恭进皇贵妃、内庭主位、福晋等宫分,共享过金线一百七十一绺”,愉妃同舒妃、庆妃、颖妃、豫妃以及雍正帝谦妃一样享金线十绺,说明此时愉妃的宫份已经恢复正常。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冬至令节次日,皇贵妃、愉妃、舒妃、庆妃、颖妃、豫妃、婉嫔、容嫔诣皇太后宫行礼。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五月三十日(1777年7月4日)舒妃薨逝后,愉妃再度成为众妃之首。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闰五月初六日(1781年6月27日),愉妃已出阁的孙女、皇五子永琪所生的长女亡故,故乾隆帝将皇四子永珹的一个女儿续指给五阿哥的女婿,并将这位格格接进宫中,安置在端则门旁的房子居住,还命愉妃和永琪的嫡福晋西林觉罗氏前去照料。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五月二十一日(1792年7月9日)愉妃在承乾宫逝世,享年七十九岁,居妃位长达四十七年。在此之前,因居住在承乾宫的豫妃博尔济吉特氏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去世,承乾宫成为空宫。《乾隆至嘉庆年添减底档》记载乾隆三十九年正月初三日,“承乾宫无有主子们住了,按空宫例,日用黑炭三斤、煤十斤,给太监煮饭”。到了同年九月初八日,又记载“承乾宫日用黑炭三斤、煤十斤止退”,说明此时已经有新的后妃居住,设立他坦给太监做饭,所以取消了空宫的煤炭分例。

愉妃停灵于吉安所。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在热河得到消息,对于愉妃丧事,一连下了四道谕旨。

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1792年7月15日)寅时,愉妃金棺从吉安所奉移至静安庄殡宫。愉贵妃的初祭礼于同年六月初二日(7月20日)举行,大祭礼则于六月十二日(7月30日)举行,俱读文致祭,承祭人为皇十七子永璘、礼部侍郎铁保。六月,宗人府、礼部、掌仪司、中正殿念经处都称她为愉妃。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1792年9月16日—1792年10月15日),礼部称她为愉贵妃。她的祭文分别是:愉妃初次祭文、愉妃二次(大祭)祭文、愉贵妃百日祭文。可见愉妃是在六月大祭之后才正式追封为愉贵妃的。而在愉贵妃祭文中有一句“迨坤闱之克副,晋领崇班。”,说明愉贵妃担当副后之职,统领后宫;“长垂荫夫孙枝,庶含饴乎暮齿。”“既征燕喜于禖祀,克裕鸿庥于荪圃。”等句说明愉妃能追封贵妃主要是因为其长寿,而且拥有孙子绵亿,且绵亿已经出成年分府。

此外乾隆又下旨:内务府大臣不必成服,唯轮班前往办理。根据会典,嫔丧礼,“奏除王公、内务府总管成服【无出者不奏除】,至大祭日除服,薙发。”内务府总管其实就是主持丧礼之人,愉妃的丧礼实际上就是没人负责。而且奇怪的是乾隆竟然没有指定永琪的嫡福晋西林觉罗氏和永琪之子绵亿给愉妃穿孝。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十月十三日(1793年11月16日),皇十七子永璘和皇十一子永瑆长子绵勤恭送愉贵妃金棺自静安庄殡宫送往东陵胜水峪纯惠皇贵妃园寝。同年十月二十日,愉贵妃金棺奉安于裕陵妃园寝第二排,西数第二座的寝券。

乾隆五十九年,为给发跟随十七阿哥恭送愉贵妃金棺去之笔帖式福昌等路费银两一案抄单事致内务府等。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