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杨逸

杨逸(北魏官吏)

杨逸
杨逸(500~531年),字遵道,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北魏大臣,司空杨津第二子,幽州刺史杨遁之弟。出身弘农杨氏,有当世才度,以门荫入仕。起家员外郎,封华阴县开国男,转给事中。孝庄帝即位后,除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迁吏部郎中,出为平西将军、南秦州刺史,加散骑常侍,迁光州刺史。折节绥抚,政绩尤美。杨逸在光州为政,十分爱惜百姓,憎恨豪绅猾吏。他广布耳目,惩恶扬善。普泰元年,杨逸在任上时被徐州刺史尔朱仲远所杀,杨氏一门全部被尔朱氏所灭。无论官吏还是百姓都如同失掉自己的亲人一般悲伤,纷纷专门去祭奠他。太昌初年,赠卫将军、尚书仆射、豫州刺史,谥号为贞。

  • 本名杨逸
  • 遵道
  • 所处时代北魏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弘农华阴
  • 出生日期500年
  • 逝世日期531年8月11日
  • 主要成就支持孝庄帝即位 治理光州
  • 官职中书舍人 南秦州刺史 散骑常侍 光州刺史
  • 爵位华阴县开国男
  • 谥号

杨逸墓志

杨逸,字遵道,有用世出仕的才干,离开家入仕,被任为散骑侍郎,因建立功勋,朝廷赐爵为华阴男。建义初年,孝庄帝在河阳,杨逸单独去拜谒,孝庄帝特任命他为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职。

河阴之变发生后,孝庄帝十分恐惧害怕,于是让杨逸昼夜陪伴着他,那一段时间杨逸常常睡在御床旁边。孝庄帝曾半夜时对杨逸说:“昨天放眼望去,全都是一些不认识的人,幸好还有你在,我才不会害怕。”

杨逸后来升迁为南秦州刺史,加任散骑常侍。当时年龄才二十九岁,在地方长官里,没有比他更年轻的。但是因为到南秦州的道路阻塞,他又改任光州刺史。

杨逸在做刺史期间,十分爱惜百姓。当时连年灾歉,杨逸想用仓库的粮食赈济百姓,而管理粮食的衙司害怕获罪,不敢开仓。杨逸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如果开仓获罪,我甘心情愿。”遂开仓放粮,然后向朝廷申报。右仆射元罗以下许多人认为公家储备不多,坚持不同意。尚书令、临淮王元彧认为应该贷给二万石,朝廷下诏同意贷给二万石。杨逸发放粮食之后,那些老弱残疾,不能独立生存的人,仍然在忍饥挨饿。杨逸又在州城门口设置施粥厂养活他们,即将饿死而因此获得活命人数以万计。孝庄帝听说后,十分称赞他的做法。杨逸为政,爱惜百姓,却十分憎恨豪绅猾吏。他广布耳目,惩恶扬善,了了分明。他的士兵到下边出差,都自带干粮。有人请他们吃饭,虽在隐蔽的屋子里,他们也不敢进去,都说,杨使君有千里眼,怎能瞒得过他呢?

永安三年,颍川王尔朱兆叛乱,攻入洛阳,孝庄帝被弑杀。北魏普泰元年,尔朱氏继续把持朝政,尔朱世隆诬告杨氏家族意图谋反,并在七月四日的夜晚带兵包围了杨逸的父亲杨津的府邸,尔朱天光也带兵包围了杨椿的府邸,将杨氏一门屠戮殆尽。

九天之后,尔朱仲远派人到光州杀害了杨逸,时年三十二。光州的官吏和百姓都如同失掉自己的亲人一样悲伤,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大家都去祭奠他。一个月以内,祭奠他的到处都是。

太昌初年,北魏朝廷追赠杨逸都督、豫郢二州刺史,谥曰“贞”。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