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陆德明

陆德明(唐朝大儒、经学家、训诂学家)

陆德明
陆德明(约550-630年), 名元朗,字德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仕陈、隋、唐。经学家、训诂学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勤奋好学,受业于周弘正,善言玄理。南陈时期,教导太子陈叔宝。起官始兴王(陈叔陵)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朝灭亡后,归于故里。隋炀帝嗣位,授秘书学士、国子助教。大唐建立后,成为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学士、太子中允,教授中山王李承乾,候补太常博士。贞观初年,迁国子博士,受封吴县男。贞观四年,去世,获赠齐州刺史。代表作《周易注》《周易兼义》《易释文》。

  • 德明
  • 所处时代隋唐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苏州吴县
  • 出生日期约550年
  • 逝世日期630年
  • 主要成就唐代经学家 训诂学家
  • 主要作品《经典释文》《周易注》《周易兼义》《易释文》
  • 本名陆元朗

陆德明,苏州吴人也。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陈大建中,太子征四方名儒,讲于承先殿。德明年始弱冠,往参焉。国子祭酒徐克开讲,恃贵纵辨,众莫敢当;德明独与抗对,合朝赏叹。解褐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亡,归乡里。隋炀帝嗣位,以为秘书学士。大业中,广召经明之士,四方至者甚众。遣德明与鲁达、孔褒俱会门下省,共相交难,无出其右者。授国子助教。王世充僣号,封其子为汉王,署德明为师,就其家,将行束脩之礼。德明耻之,因服巴豆散,卧东壁下。王世充子入,跪床前,对之遗痢,竟不与语。遂移病于成皋,杜绝人事。

王世充平,太宗征为秦府文学馆学士,命中山王李承乾从其受业。寻补太学博士。后高祖亲临释奠,时徐文远讲《孝经》,沙门惠乘讲《波若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德明难此三人,各因宗指,随端立义,众皆为之屈。高祖善之,赐帛五十匹。

贞观初,拜国子博士,封吴(兴)县男。寻卒。撰《经典释文》三十卷、《老子疏》十五卷、《易疏》二十卷,并行于世。太宗后尝阅德明《经典释文》,甚嘉之,赐其家束帛二百段。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