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徐琰

徐琰(元代散曲家)

徐琰
徐琰(?-1301年),字子方(一作子芳),号容斋,一号养斋,又自号汶叟,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元代官员、散曲家、文学家,“东平四杰”之一。徐琰早年受教于元好问。至元初期由翰林承旨王磐推荐,任陕西行省郎中,后出任中书左司郎中。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拜岭北湖南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拜南台中丞,建台扬州,并与程钜夫、胡长孺等唱和往还,极一时之盛。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迁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大德二年(1298年),徐琰入为翰林学士承旨,大德四年(1301年),去世。徐琰人物伟岸,襟度宽宏,有文学重望,在江南十馀年,文人学士翕然归之。《录鬼簿》列其名于“前辈名公”节,《太和正音谱》归于杰作一百五十人之中。散曲作品今存小令十二首,套曲一套。贯云石以“滑雅”总括徐琰散曲的艺术风格。有《爱兰轩诗集》,今不存。

  • 别名子方(一作子芳),号容斋,一号养斋,又自号汶叟
  • 子方
  • 容斋,养斋,汶叟
  • 所处时代元代
  • 出生地东平
  • 逝世日期1301年
  • 主要作品《沉醉东风》,《蟾宫曲》,《爱兰轩诗集》及《泰山萃美亭记》
  • 本名徐琰
  • 职业官员、文学家

元世祖至元初年,徐琰受人推荐入朝,任职太常寺,后出为陕西行省郎中。

公元1274年(至元十一年)以陕西省郎中充任莱芜铁冶提举司提举,官职为五品。当时,始立官冶,徐琰到任后,即忙于创制坑冶,发展三千户,专门从事冶炼,并减免其一半租税,创立通利、宝成、锟铻三监,监下设立冶户役丁,燃炼熔铸,政策非常周全。

至元二十三年(1286)为岭北湖南道提刑按察使,二十九年迁江南浙西肃政廉访使、江淮行省平章政事,召拜学士承旨。

徐琰文名显于当时,曾主持杭州西湖书院,与侯克中、王恽、姚燧、吴澄等有交谊,著有双调《沉醉东风》,《蟾宫曲》等;另著有《爱兰轩诗集》及《泰山萃美亭记》。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