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奉公、严谨治学
王毓云一贯生活朴素,勤俭节约。一生埋首学问,从不奢求物质享受。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在多次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长期遭到诬陷,甚至失去人身自由。但他不屈不挠,逆境中也未消沉,在被迫停止工作时,仍坚持学习、研究、博览专业著作和文献。他一向重视家庭,热爱家庭。他与妻子系包办婚姻,两地分居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其间因多种原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长期受迫害,他与妻子聚首仅十一次,计时不足一年,至五十二岁才夫妻团聚。但他始终珍惜夫妻感情,与妻终身相濡以沫。他对儿孙更是严慈相济,悉心教导。王毓云的一生可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每当同事生病或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抽空探望,即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助资赠药。由于他坦诚待人,几十年来结识了国内外许多朋友,从著名学者到学生都愿意和他探讨学问,屈膝谈心。他的广博知识、豪爽气质和独到见解,常常使来访者从中受益。
王毓云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深受青年人尊敬的研究生导师,他对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关怀备至;他爱学生如子弟,总是谆谆诱导,诲之以理,导之以情。受到了学生由衷地尊敬和爱戴。
王毓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就在他突然离开我们之前还全力投身于工作之中。1996年10月21日至23日,他应邀参加“区域经济”国际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了极富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受到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大会主席Anderson当即决定把论文作为会议论文集的第一篇文章出版。因会前撰写论文和准备工作劳累而病倒;正当病情稍有好转之际,他又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几个小时的专访,展望中国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前景。10月31日,他不顾自己已染病多日,带着用他自己的心血精心准备的“北京城市经济发展几个思考问题”,作为特邀专家参加北京市政府关于北京市未来发展的工作会议。终因过度劳累病情恶化,导致心肌梗塞、心脏病突发于11月1日在家中逝世。
王毓云博学多才、学风正派、坚持真理,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富于开拓精神,他的业绩、才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尊敬,他把一生献给了系统科学和数理经济研究事业。
主要论著
1 王毓云.黄淮海平原五省二市十四个自然区农业资源配置规划.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1986.
2 王毓云.黄淮海平原农业资源时空开发配置数学模型.系统科学与数学,1988,8(3)26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