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钱学森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著名航天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于1929-1934年就读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9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47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任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兼喷气推进中心主任。1955年10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1957年,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学森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钱学森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并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实现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建立了卓越功勋。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林业乃至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10月,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9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世界的中国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 中文名钱学森
  • 外文名Qian Xuesen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11年12月11日
  • 逝世日期2009年10月31日
  • 毕业院校加州理工学院
  • 职业航天工程科学家
  • 代表作品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
  • 主要成就1957年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1991年获得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9月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籍贯浙江杭州
  •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青少年时期

出生成长

钱学森一周岁时和父亲钱钧夫合影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在上海市出生,是家中独子,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父亲钱均夫(名家治,1882-1969)是浙江杭州一没落丝商第二子,少小就学于当时维新的杭州求是书院,曾到日本学习教育、地理和历史专业。母亲章兰娟是当时杭州富商的女儿。

1914年,钱均夫到北京民国政府教育部任职,未满3周岁的钱学森随父母迁居北京。幼时的钱学森天资聪颖,颇有悟性,记忆力也很强,3岁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以及《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蒙学读物的内容,同时还能心算加、减、乘、除。

钱学森曾先后上蒙养院(幼儿园)和入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小。1923年9月,钱学森进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附属中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在良好的家庭熏陶下,钱学森自小就显示善于学习的潜质。中学时,受进步知识分子影响钱学森逐渐认识到启蒙新民、教育救国的重要性,全人格教育思想兴起,为钱学森的全面成长打下基础。

少年钱学森(摄于1917年)

考入交大

1929年9月,钱学森考入上海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1930年暑假,因感染伤寒及体弱,休学一年。借此机会,他接触到科学社会主义,他先后阅读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布哈林的《唯物论》和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1931年9月,钱学森回到学校上大二,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接触到共产党相关的组织。1932年1月,日本进攻中国的“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交大学生的抗日活动。在大三学习期间,钱学森喜好音乐还曾加入了交大的管弦乐队。

1934年7月,钱学森以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公费留学

青年钱学森(摄于1926年)(2张)1934年夏,钱学森参加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考试,其中“航空门(机架组)”名额只有一个,而来自全国各地参加考试者都是各校学业优秀的毕业生,最终钱学森以航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开始涉足航空工程领域。为了在留美之前补习一些航空相关知识,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王士倬教授的指导下,先后前往杭州笕桥的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第二航空修理厂、南京第一航空修理厂、上海海军制造飞机处等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地考察和进修。1935年夏天,钱学森前往清华大学参观并见到王士倬和王助两位导师,导师不仅引导钱学森重视航空工程实践和制造工艺的探讨,而且非常注意让即将留学海外的钱学森全面了解中华文化,提升对祖国的热爱之情。1935年8月,钱学森赴美启程前和同学说:“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技术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效力。”

赴美留学

师从名师

钱学森(2张)1935年9月至1936年夏,钱学森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仅一年就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36年秋,前往加利福尼亚州拜访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von Karman)教授,并于1936年10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冯·卡门指导下,钱学森钻研现代数学、偏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相对论、分子结构、量子化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同时,遍阅各国有关空气动力学的最新文献,掌握该门科学的全貌。他每天学习和工作达十几个小时,白天一半时间看书,一半时间讨论,晚上接着继续研究。同年,钱学森参加马林纳领导的火箭研究小组,在冯·卡门指导下,与马林纳等一起研究火箭发动机的热力学问题、探空火箭问题和远程火箭问题等,并参与了美国早期用可储存液体推进剂的几种试验性探空火箭和后来的下士导弹研制工作。

撰写论文

1938年,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流动边界层研究,形成了《倾斜旋转体的超音速流》一文,揭示了即使一个运动的热体与外界冷空气在某一飞行马赫数时有相当的温度差,对物体的冷却仍逆变为加热。这是由于空气受压缩,温度升高和边界层传热率增加的结果。钱学森和冯·卡门给出了发生这种逆变的马赫数计算公式。同年冬天,钱学森和马林纳还扩充了原来由史密斯和马林纳进行的探空火箭性能研究。在《航空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探空火箭(特别是有关连续脉冲式推进的)飞行分析》的论文,找到了一些飞行计算问题的数学解。

1939年,美国科学院接受了冯·卡门的建议,在加州理工学院设立了火箭研究中心。同年6月,钱学森以《高速气体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四篇博士论文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4年国立交通大学颁发给钱学森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1936年麻省理工学院颁发给钱学森的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证书1939年加州理工学院颁发给钱学森的博士学位证书1933年6月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试卷1933年6月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试卷

初期研究

前沿理论探索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继续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

1945年钱学森(中)随导师冯.卡门访问德国1939年,钱学森获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担任研究员。冯·卡门率先提出高超声速流概念,又由钱学森科学证明了这个概念,其为飞机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国际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世界。钱学森在美国留学工作期间,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他在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独立完成的《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使他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他提出的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超前设想和科学预见,尤其是执笔撰写的有关美国战后飞机和火箭、导弹发展展望的报告,奠定了他在力学和喷气推进领域的领先地位。1939年6月,完成了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工作,论文为《高速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取得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后,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的助理研究员。同年,钱学森发表了关于可压缩液体二维亚声速流动的研究结果。

在美研究成果

美国军方签发的钱学森涉密证件从1940开始,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对飞机金属薄壳结构非线性屈曲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球壳的屈曲,结构的曲率对于屈曲特性的影响,受轴向压缩的柱面薄壳的屈曲,有侧向非线性支撑的柱子的屈曲,以及曲度对薄壳屈曲载荷的影响等。1942年,钱学森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取得了相当成绩,同时由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科学研究的需要,暂时放松了对外国人的限制,他得以参加机密性工作。同年,美国军方委托加州理工学院举行喷气技术训练班,钱学森是教师之一。

1941年,冯·卡门和钱学森联合发表了关于空气动力学中压缩效应的研究成果。他们对翼上的压缩作用,共同提出了一个更普遍一些的修正,不用扰动很小这一假设,而且基于经过他们所修正的流动方程的另一种线性化,使它能应用于高速流动特别是应用于计算作用在翼型上的诸力。卡门·钱学森方法能给出某一速度范围内的满意结果。由于阐明了压力修正公式,后被学界称为"卡门-钱近似"公式。这一阶段,钱学森与卢嘉锡、袁家骝、张捷迁等人交往密切。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曾得到了一个外号:the Son of Heaven(天之子)。随着钱学森知名度升高,清华大学的王助教授等人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早日回国。但冯·卡门认为钱学森还应该再对航空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于国于己都更有利,因此将钱学森继续留在加州理工学院。

1944年,美国陆军得知德国研制V-2火箭的情报,遂委托冯·卡门教授领导,大力研究远程火箭。美国原始型的“下士”式导弹的设计,钱学森负责理论组,把林家翘、钱伟长也请来,进行弹道分析、燃烧室热传导、燃烧理论研究等工作。同时,钱学森兼任航空喷气公司(Aerojet Company)技术顾问。

1945年,加州理工学院提升钱学森为副教授。在冯·卡门被空军聘为科学咨询团团长的时候,他提名钱学森为团员。同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钱学森随科学咨询团去欧洲,考察英、德、法等国的航空研究,特别是法西斯德国的火箭技术发展情况。

1946年暑期,冯·卡门教授因与加州理工学院当局有分歧而辞职,作为冯·卡门的学生,钱学森也离开加州理工学院,重返麻省理工学院任副教授,专教空气动力学专业的研究生,并开始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的先驱性工作。同年,钱学森与郭永怀合作,完成重要论文“二维可压缩亚、超声速混合流和上临界马赫数”,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194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任钱学森为终身教授。

随着钱学森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领域科学研究中能力提升和高水平研究成果论文的陆续发表,他成为当时有名望的科学家,并获得学术荣誉称号和美国媒体的关注。1948年12月14日,《洛杉矶时报》刊文:“钱学森博士,38岁,中国人,曾是加州理工学院学生及加州理工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杜布里奇博士宣布钱学森博士将会领导帕萨迪纳研究中心。同日《纽约时报》报道:“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空气动力教授的钱学森博士,已被选为加州理工学院的戈达德教授。”

艰难返国

被拘留监视

1947年9月17日,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结婚。同年9月26日,前往美国波士顿安置新家。1948年,祖国解放事业胜利在望,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国,为此,他要求退出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1949年5月20日,钱学森收到美国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员、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美中区负责人葛庭燧写来的信,同时转来1949年5月14日曹日昌教授写给钱学森的信,他加紧了回国的准备。1949年秋,钱学森从麻省理工学院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就任喷气推进技术教授。1950年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理由是他与威因鲍姆有朋友关系,并指控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非法入境。钱学森这时立即决定以探亲为名回国,准备一去不返,但当他一家将要出发时,钱学森被拘留起来,两星期后虽经同事保释出来,但继续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滞留达5年之久。

美国军方不放钱学森回国,海军部副部长甚至威胁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1950年9月7日,美国司法部移民规划局非法拘留了钱学森,并把他关押在洛杉矶以南特米洛岛的拘留所里。探照灯24小时对准他,不让他获得休息,每隔十分钟就有一个士兵要打开铁门,伸头查看他有没有逃走。被拘禁15天后,加州理工学院院长和钱学森的导师等人凑齐了一万五千元美金将他保释出狱,出狱当天,蒋英来到特米洛岛接钱学森回家,到家后发现钱学森失声,无法说话,体重15天之内掉了15千克。经过休养,钱学森的失声得到康复,但他不能从事之前的研究,必须每月向洛杉矶移民局汇报行踪。1953年,在美国政府迫害钱学森的几年中,除了教书外,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当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征,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1954年,钱学森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工程控制论》一书在美国出版。

软禁辗转投书

1935年,钱学森登上“杰克逊总统号”邮轮,赴美留学(2张)至1955年,钱学森被美国政府无端软禁、扣留已达五年。其间钱学森陆续从报纸上读到中美两国谈判双方侨民归国的问题,特别是美国报纸宣称“中国学生愿意回国者皆已放回”,钱学森决定请求中国政府给予帮助,他向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写信,报告自己被美国拘留、有国难归的困境。为了把这封信准确“发射”到陈叔通手中,钱学森经过精心考虑,让蒋英在信封上用左手模仿儿童笔迹写妹妹收信地址,以使联邦调查局的特工认不出是蒋英的笔迹。随后钱学森和蒋英来到一家商场,钱学森在门口等待,蒋英进入商场,特工就等在商场之外。蒋英看周围无人注意把信投进商场的邮筒。这封信躲过了联邦调查局的监视,安全到达比利时。蒋英的妹妹蒋华收到信件之后,立即转寄给在上海的钱学森父亲钱均夫。钱均夫马上寄给北京的老朋友陈叔通。陈叔通当即转交周恩来总理。这一系列的转寄,都安全无误。周恩来深知钱学森这封信的重要,令外交部把信转交给正在日内瓦进行中美大使级谈判的中方代表王炳南,并指示:“这封信很有价值。这是一个铁证,美国当局仍在阻挠中国平民归国。你要在谈判中用这封信揭穿他们的谎言。”

获准离美

1955年6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前夕,美方想利用会谈的机会,赎回在朝鲜战争期间被俘获的军事人员。美国总统、国务卿等出面,多次同有关部门沟通协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误判使事情最终出现转机,他认为:“(经过五年的滞留),钱学森掌握的信息已不再有多高价值了。现在看来,他(钱学森)那个时候掌握的涉密信息可能被最新研究所超越,并且这些信息在苏联阵营看来也可能成为基本常识。”因此,在1955年6月中旬,美方最终同意钱学森回国的原则意见。

1955年8月5日,在中国政府交涉下,钱学森收到美国司法部移民规划局的信件,被告知可以离开美国。同年9月17日,洛杉矶晨报上印着特大号字标题“火箭专家钱学森返回红色中国”。在码头上面对媒体记者和赶来送行的朋友们,钱学森说:“我将尽我所能帮助中国人民建设一个幸福而有尊严的国度。”钱学森在登船回国时

拒绝美方颁奖

1985年初,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访华,并向钱学森转达:美国政府准备授予他美国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如果钱学森去美国接受这项荣誉,他可以保证至少副总统会出席,并亲自为他颁奖。如果钱学森不愿意去美国领奖,美国可以派美国科学院院长普雷斯来中国授予奖项。当时钱学森身体健康,可以乘机出访,但他答复:“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deport)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钱学森还表示:“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