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王约

王约(元朝大臣)

王约
王约(1252~1333年)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亦称大梁王文定公。生于元宪宗二年(1252年),卒于文宗至顺四年(1333年),年八十二岁。王约祖父王通为汴京三槐王氏之后,宋末避乱迁往真定(今河北正定)。王约性颖悟,风格不凡,尝从魏初游,博览经史,工于文辞。王约在元世祖时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后任中书、詹事、集贤大学士,历经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天顺七朝,从事于公文撰拟长达五十年之久。其间朝廷重要文诰都由王约把总。

  • 本名王约
  • 字彦博
  • 号豫斋
  • 所处时代元朝
  • 民族族群
  • 出生日期1252年
  • 逝世日期1333年
  • 官职枢密副使、集贤大学士

王约性颖悟,风格不凡。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由翰林学士王盘荐为从事,承旨火鲁火孙以司徒开府,1288到1294年,王约拜监察御史,授承务郎。转御史台都事。

王约上奏给朝廷的二十二事为:实京师,放差税,开猎禁,蠲逋负,赈穷独,停冗役,禁鹰房,振风宪,除宿蠹,慰远方,却贡献,询利病,利农民,励学校,立义仓,核税户,重名爵,明赏罚,择守令,汰官属,定律令,革两司;后来他又建议行封赠、禁服色、兴科举,皆被采纳实施,成为元代前期的施政纲领。

1295年,王约迁中书右司员外郎。调兵部郎中,改礼部郎中。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即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兼司徒府掾;1302年奉诏赈京畿东道饥民。既而辟掾中书,除礼部主事。

1304年王约出使高丽,1307年还,除太常少卿。诏约同宗正御史谳狱京师,约辞职在清庙,帝不允。特拜刑部尚书。1308到1310年,迁礼部尚书。

1310年擢太子詹事丞。1311年进太子詹事,辅佐当时还是太子的元仁宗;后元仁宗执政时曾通告各大臣:“事未经王彦博议者,勿启”。王约与欧阳玄,凡朝廷内的重要文诰和典册,多出自他们之手,并称元初“鸿笔”。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曾有评论说“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若王约者贻仁宗之哲命者也。”

1312年特拜河南行省右丞。皇庆改元元日,特拜集贤大学士,推恩三世,赠谥树碑。

1316年,巡行燕南山东道。拜枢密副使。1321年,英宗即位,帖木迭儿复相,王约辞职不出。

至治三年(1323年),高丽因王约一言而存国,高丽人说:“不绝国祀者,王公也”。

王约在英宗时以集贤大学士致仕。后又奉诏条定元初以来律令,名《大元通制》。著作有《潜丘稿》三十卷,《史论》三十卷及《高丽志》四卷,《元史》有传。 子王思诚字克修,奉议大夫、秘书监著作郎,其后代迁山东滕州江苏沛县丰县等地。

1322年,王约以年七十致仕。1323年复拜集贤大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以其禄居家,每日一至中书省议事,至治之政,多所参酌。又尝奉诏条定国初以来律令,名曰《大元通制》,颁行天下。

王约像——王约文化广场1333年王约逝世,葬于京城西冈子原(元河北宛平县香山乡,今北京海淀区香山乡)。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