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王文模

王文模

王文模
王文模,新中国开国少将、原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0月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 中文名王文模
  • 别名王文泗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四川省达县蒲家乡
  • 出生日期1911年
  • 逝世日期1995年
  • 职业军事 军人
  • 信仰共产主义
  • 主要成就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军衔少将
  • 政党中国共产党

王文模,父亲经商兼务农,因家境渐贫,王文模只上过一年私塾,便为生计当过挑夫、打过短工,16岁学当木匠。

1933年,红四方面军解放了王文模的家乡,他参加了游击队,任达县二区游击大队中队长,不久编入红30军88师265团任排长。他在战斗中两次受伤,伤愈后任265团营管理员,团经理处股长。副处长,处长。参加了长征。

1936年红30军转战河西走廊。1937年3月,265团为掩护西路军总部向祁连山撤退,在梨园口阻击敌人。在这次战斗中,红军弹尽粮绝,与敌肉搏,王文模被一敌兵的刺刀扎进腰部,幸亏他把全团仅剩的银元捆在腰上,敌人的刺刀扎在钱袋上,王文模仅受轻伤。王文模最终在祁连山被俘,关押在凉州监狱。

1937年10月,西路军战俘被押往武汉,途经西安,被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营救回延安。王文模先在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任管理主任、后任115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前方供给处处长。

1938年,王文模到冀鲁边区,当过冀鲁边军区前方供给处处长、后勤部政委。1944年,冀鲁边区和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王文模任军区后勤部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渤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卫生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

文革时,王文模因西路军被俘一事备受冲击。文革结束后,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宋佩璋表现欠佳,在当时被称为“捂派”。1977年6月,华国锋、叶剑英和政治局其他领导人听取了宋佩璋、李任之、余光茂、官俊亭和安徽省军区第二政委王文模的汇报,中央决定将宋佩璋调离安徽。

1979年,王文模离开安徽,回到南京军区任顾问。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