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拓跋素

拓跋素(北魏宗室大臣)

拓跋素
拓跋素(?~462年),字戊烈,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常山王拓跋遵之子。少时入宫,历任清要,迁外都坐大官、南安郡公。世祖拓跋焘即位,袭封常山郡王。平定上郡的休屠郁原反叛,颇有功勋。设立平原郡,担任齐州刺史。攻陷胡夏统万城后,出任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夏州刺史,入为内都坐大官。任官五十年,始终如一,深得时论赞美。和平二年(462年),去世,获赠侍中、太尉,谥号为康,葬于云中金陵。

  • 所处时代北魏
  • 民族族群鲜卑
  • 出生地代郡平城
  • 逝世日期462年
  • 主要成就假节、征西大将军
  • 本名拓跋素
  • 官职外都大官 统万镇将 内都坐大官
  • 爵位尚安公→常山王
  • 封赠侍中、太尉
  • 谥号

初登舞台

拓跋素,是太宗拓跋嗣的姨母所生,特别受到亲近宠信。年轻时进入宫中侍奉,频繁担任显要官职,赐爵位为南安公,任命为外都大官。

讨伐叛乱

世祖拓跋焘初年,又继承爵位。休屠郁原等反叛,拓跋素讨伐他们,杀死魁首,迁徙一千多家到涿鹿的南面,设立平原郡来安置他们。等到平定统万,因拓跋素有声威怀柔的谋略,任命他为假节、征西大将军来镇守。

提出良策

后来任命为内都大官。高宗拓跋濬即位,一意崇尚减少征发,罢除各种杂调。有关官员上奏国家用度不足,一再请求恢复旧税额,仅拓跋素说:“我听说‘百姓不充足,君主跟谁充足。’”皇帝认为他说得对而听从。韶令群臣商议决定皇子的名字,拓跋素和司徒陆丽议论说:“古代帝王起名,体式有五种:有信实,有德义,有物象,有假藉,有仿照父名。伏惟陛下处于盛大光明的国运,顺应昌乐发达的气数,诞生了皇子,应以德义命名。”高宗听从建议。拓跋素在宗室有德行,又年纪老,皇帝每次接进宫,都询问治国政事。拓跋素执意推称有病回到宅第。一向性格端方正直,任官五十年,始终如一,当时舆论赞美他。逝世,谥号为康,在金陵陪葬,在庙庭配祭。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