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他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鲁迅先生的父亲病重,服用的汤药里,需要一味三年以上的陈仓米做药引,鲁迅多方寻找未果,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寿先生。几天后,寿先生竟亲自背了陈仓米步行至鲁迅家中,专程来送药引。虽然最终父亲还是病逝了,但从那以后鲁迅先生便视寿先生为自己的亲人。
其在教学之余,以读书自娱,除经史子集外,博览稗官、笔记。晚年常阅报纸,与人议论时政,言及帝国主义侵略、订立不平等条约时,辄气愤扼腕,大骂朝廷卖国贼。为人方正,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晚年,置一夏布长衫,挂于墙上,与两子换穿。每逢春节,于学生拜年次日必回拜。客人来访,必整衣冠相迎。清贫自守,不愿儿辈科举入仕,次子鹏飞富才学,镜吾将其锁于楼房内,不令出而应试。鹏飞缘绳而下,赴京得朝考一等第一名,授吉林宏安知县,镜吾斥为不孝,拒收送来之银。书屋后有丹桂一竿,时徘徊其下,有一亭名“自怡”,又于对面墙上,书“寄傲”两字,以示傲然遗世,自得其乐之意。鲁迅于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入三味书屋受教,历时5年。其道德文章予鲁迅以深刻影响,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中对当时生活有详细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