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石鉴

石鉴(西晋大臣)

石鉴
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今山东省阳信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石鉴出身寒微,志趣高雅。曹魏时期,担任尚书郎,出任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西晋建立后,册封堂阳县子。历任司隶校尉、尚书、,出任都督陇右诸军事、豫州刺史等职,任内两次虚报战绩,遭到免官废黜。后来,历任光禄勋、司隶校尉、特进、右光禄大夫、司徒、司空、太子太傅、太尉,册封昌安县侯。元康四年(294年2月12日),石鉴去世,谥号为元。

  • 别名石林伯
  • 所处时代魏晋南北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乐陵厌次(今山东阳信)
  • 逝世日期294年2月12日
  • 本名石鉴
  • 民族汉族
  • 谥号
  • 官职镇南将军、司空、太尉

历职内外

石鉴出身寒微,但他志趣高雅且公正亮直。在曹魏时,历任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等职,任内多所纠正,使百僚都感到害怕,后出任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十二月,晋武帝司马炎受禅建立西晋,封石鉴为堂阳县子。后入朝任司隶校尉,转任尚书。

虚报罢官

当时,秦凉二州混乱,鲜卑人秃发树机能起兵造反,势力很大,司马炎派去镇压的将领,不是战败,就是被杀。朝廷于是派遣石鉴都督陇右诸军事。石鉴公报私仇,命令秦州刺史杜预出击。杜预不肯去送死。他顶撞石鉴说,草盛马肥的六月根本不适合同鲜卑人作战,另外政府军队的兵源给养问题也必须集中力量预先解决,所以交战的时间只能定在第二年的春天。杜预拒绝出兵,激怒了石鉴。石鉴找个罪名,将杜预逮捕起来装入囚车押往京城,交给廷尉治罪。因杜预与皇室有婚姻关系,议亲议贵,以撤销侯爵免罪,成了一介平民。但后来石鉴还是无法镇压叛乱,最后因为论功时虚报而免官。

石鉴后来担任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又因为伐吴时虚报所斩获的首级。司马炎下诏:“当年云中守将魏尚因所报斩首的级数不实而受刑,武牙将军田顺因诈增所获虏贼的首级而自杀,欺骗别人败坏法律,这是古今之人所痛恨的。石鉴备位大臣,是朕所信任的。当年凉州的事情,你欺骗朝廷,以败为胜,竟没有推究。之间黜免不久,再次起用,希望能够补过,但又与下属一同欺诈朝廷。所谓的大臣,于义可以吗!有关方面的上奏没错,只是因为不忍。现在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录用,不要削减其爵土。”

再受任用

很久之后,朝廷任命石鉴为光禄勋,再次担任司隶校尉,不久加位特进,迁任右光禄大夫、开府,兼领司徒。前代三公册拜时,都设有一个小会,这是尊崇宰辅的制度。自从魏末以后,已经废弃不再用了。到了石鉴为司徒时,下诏恢复这个制度,后来就以此为常例。

公元290年(太熙元年)三月,石鉴被拜为司空,兼领太子太傅。

保持不动

同年,司马炎驾崩后,石鉴与中护军张劭监修晋武帝陵墓。当时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傅杨骏所忌恨,不敢临丧,驻扎在城外。当时就有人诬告司马亮想要举兵讨伐杨骏。杨骏大为惊惧,告诉杨太后让晋惠帝司马衷下手诏,命石鉴与张劭率修陵的士兵讨司马亮。张劭作为杨骏的外甥,率领部队催促石鉴速速出发。石鉴不以为然,不肯轻举妄动,派人秘密查看司马亮的行动。得知司马亮已从别道还于许昌,杨骏停止行动,一场大战被石鉴平静地化解了,时论颇为好评。修陵完成后,石鉴被进封为昌安县侯。

耄耋去世

元康(291年-299年)初年,石鉴升任太尉。他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仍然身体健康、意气风发,不减当年,众人因此很羡慕他。

元康四年(294年)正月初一(2月14日),石鉴去世,谥号为元。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