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沈德符

沈德符(明代文学家)

沈德符
沈德符(1578年—1642年),字景倩,又字虎臣、景伯,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明代文学家。沈德符的祖父、父亲都是科举出身,曾任职监司词林。沈德符自幼生长于北京,曾在国子监读书。据说他聪敏好学,每天都要读一寸厚的书籍。他精通音律,熟谙掌故。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后在会试落第。沈德符所撰《万历野获编》,多记万历以前的朝章国故,并保存了一些有关戏曲小说的资料。除《野获编》外,他的著作还有《清权堂集》《敝帚轩剩语》三卷、《顾曲杂言》一卷、《飞凫语略》一卷,《秦玺始末》一卷。

  • 本名沈德符
  • 景倩、虎臣
  • 他子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大明万历六年(1578年)
  • 逝世日期大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
  • 主要作品《万历野获编》,《清权堂集》
  • 主要成就编纂《万历野获编》
  • 籍贯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

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沈德符生于北京,其父沈自邠系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曾参与编修《大明会典》。正因为其父是一位史官,沈德符深受影响,自幼喜闻朝野故事,同当时士大夫及故家遗老、中官勋戚多有交往,近搜博览,博洽多闻,尤明于时事和朝章典故。

沈德符十二岁时其父辞世,乃随母回乡。其祖父沈启原原任陕西按察司副使,因简慢抚台被弹劾,即自解任归乡,居于秀水之长溪村。乡间园第中本有沈启原之父沈谧所建的“万书楼三楹”,沈启原曾进一步积贮图书,将“万书楼”扩建为“芳润楼”,终日读书,足不入城。沈德符回乡后即由祖父教读,并常聆听其祖父所讲史传典故。可惜祖父在两年后也去世了,留下了这座藏书楼和老人家的治学精神,为沈德符日后编书奠定了基础。

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二十卷首次编成于明朝万历三十四至三十五年(1606~1607),即其入国子监为贡生前后,书名寓“野之所获”之意。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沈德符考中举人。次年应礼部会试落第,中年南返,沈氏又操笔续录,于是年冬编成续编十卷(上海古籍版记续编10卷,但中华书局版记续编12卷,这是因为两者印刷所根据的古代刻本版本不同,具体卷数无法考证,仅存在这两种说法)。正续编前后间隔十二年。沈德符逝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享年六十五岁。他生前未能看到《万历野获编》的刊行。

沈德符事母甚孝,治学以提携后进为己任。其弟沈凤,字超宗,富才华,早年病逝。董其昌曾说,自沈凤死后,我的书法无人可传。子沈克家亦酷爱读书。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