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沅君1900年9月4日,冯沅君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1917年秋,随长兄冯友兰到北京,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读研究生,开始小说创作。
1924年春,在上海创造社办的《创造季刊》《创造周报》上,以淦女士的笔名接连发表了一组反对封建家长、旧礼教对妇女的迫害,歌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小说:《隔绝》《隔绝之后》《旅行》《慈母》。1925年,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毕业后,任教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次年回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从事研究,并在中法大学兼课。
1926年,四篇小说(《隔绝》《隔绝之后》《旅行》《慈母》)结集后取名《卷葹》,编入鲁迅先生编辑的《乌合丛书》之六,由北新书局出版。1927年,任教于国立暨南大学国文系,兼课于中国公学。1930年,回北京大学任教,讲授诗歌等课程。
1932年,考取巴黎大学文学博士班,专事古典词曲的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1933年,出版论文集《沅君卅前选集》。193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到中国,任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教授,从事古代戏曲教学和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相继任国立安徽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等校教授。
1942年,到四川任国立东北大学教授。1947年以后,担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并被选为山东省妇联副主席。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6月,加入九三学社。1951年,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7年,与陆侃如合著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外文出版社先后翻译出版英、捷克、俄、罗马尼亚等文本向国外发行。1959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当选山东省文教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12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4年6月17日,因病逝世于山东济南,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