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7张)1913年10月16日,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
1929年,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同时还听本科的课程。
1932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
1936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经吴有训教授推荐,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手下作助理员,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工作。
1937年9月,在严济慈的引荐下,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并跟随化学师葛勤黛夫人做钋的放射源研究,还在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先生主持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1939年,完成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194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6年底,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得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1948年初夏,接受了北平几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邀请,放弃了法国良好的研究工作条件,带着襁褓中的婴儿,乘船回到中国。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教书,在此期间,兼任北平研究院原子学所所长。
1949年4月,钱三强给葛庭燧写信,向葛庭燧更是向所有海外游子发出“全国建设立即要开始,请有志者共同来参加这伟大工作”的号召。
1950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钱三强担任副所长。
1951年,所长吴有训调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接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
1954年2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他首先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筹建学部。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他主持起草了筹组学部有关文件。同时,主持拟订了《学部暂行组织条例》。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11月16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11日改为二机部),宋任穷任部长,钱三强与刘杰、袁成隆、刘伟、雷荣天等被任命为副部长,他是副部长之中唯一的科学家。
1958年,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何泽慧),他还将邓稼先等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钱三强在北京中南海讲课1964年10月16日,51岁时参与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天后,钱三强就被派往河南农村参加“四清”运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文化大革命时期,钱三强被下放到陕西五七干校。
1978年,文化大革命后,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着手恢复学部的工作。
1978年8月—1982年6月,兼任浙江大学校长。
1980年7月24日,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