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衍,字文舒。学识比诸位兄长更广博,才智和德行也比兄长们更优秀。侍奉双亲很孝顺,兼有用兵的谋略。仕南齐萧宝卷,官至阴平太守。景明二年,裴衍随兄长裴植归顺北魏,北魏朝廷授裴衍通直郎。
裴衍欲辞去官职,上表请求隐居嵩山,朝廷允许了。宣武帝末年,裴衍开始出山,干禄(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执事。孝明帝时,裴衍拜散骑侍郎,行河内郡事。不久裴衍又拜建兴太守,转河内太守,加征虏将军,因母亲去世辞职。裴衍治理二郡,廉洁坚贞清心寡欲,善于安抚百姓,民吏都思念他。
孝昌初,梁武帝萧衍派遣将曹景宗进攻荆州,山蛮响应梁军,道路断绝。裴衍都督崔暹率军数万,在鲁阳徘徊,因道路断绝不能进军。荆州危急,朝廷忧虑。朝廷诏令裴衍为别将,与恒农太守王罴率军一万出武关以救荆州。梁军在浙阳迎战,裴衍击败梁军,梁军退走,荆州解围。裴衍拜使持节、散骑常侍、平东将军、北道都督,镇邺西之武城,封安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
当时相州刺史、安乐王元鉴阴谋叛乱,裴衍察觉他的阴谋,秘密上表陈述。很快元鉴的部将嵇宗驰驿告发元鉴叛变。朝廷诏令裴衍与都督源子邕、李神轨等讨伐元鉴,平定了元鉴之乱。裴衍凭借功勋,拜抚军将军、相州刺史、假镇北将军、北道大都督,进封临汝县开国公,增邑千二百户,常侍如故。朝廷继续诏令裴衍与源子邕北讨葛荣。裴衍率军来到阳平的东北漳曲,叛军来攻,裴衍战败被杀。朝野人情,都惊骇和感到惋惜。朝廷赠裴衍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司空、相州刺史。
参考《魏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北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