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欧阳守道

欧阳守道(南宋教育家)

欧阳守道
欧阳守道(1208-1272),南宋教育家。字公权,一字迂父,初名巽,晚号巽斋,学者称巽斋先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乡里聘为子弟师,以德行为乡郡儒宗,人称庐陵之醇儒。淳祐进士,授雩都主簿,调赣州司户。受江万里聘,曾至白鹭洲书院为诸生讲说,后应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宝祐元年(1253)为岳麓书院副山长,发明孟氏正人心、承三圣之说。江万里荐其为史馆检阅,授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著作郎兼崇政殿说书,兼权都官郎官。于学无所不讲,尤注重前代治乱兴废。文天祥、邓光荐、刘辰翁等皆出其门下。其主要著作有《易故》和《巽斋文集》。文集中的《赠了敬序》是岳麓书院历史上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 本名欧阳守道
  • 公权、迂父
  • 巽斋
  • 所处时代南宋
  • 主要作品《易故》、《巽斋文集》
  • 主要成就培养了学生 文天祥
  • 籍贯吉州庐陵

欧阳守道中进士后,在赣州任司户。此时,吉州太守江万里为了推进教化,培养庐陵才俊,创办了白鹭洲书院。淳祐二年(1242年),江万里聘请名儒欧阳守道回乡,担任第一任白鹭洲书院的山长。他学问渊博,品行正直,书院管理井然有序。尤其是他倡导民主的学风,师生可以互相探讨学问,使学生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在他的领导下,书院越办越好,不仅吉州的青年踊跃入学,邻近州县的学生也慕名而来。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考中状元,并同时考取了40名进士,名列全国前茅,理宗皇帝特御书“白鹭洲书院”匾额以示奖励,使书院名扬天下,称为江西的“三大书院”之一。欧阳守道任山长达十几年,为培养吉州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1260年,欧阳守道入朝廷任职6年,后任地方官,又入朝廷任职。这位桃李满天下的名师和在官场十多年的大臣,一生廉洁无私,清贫如洗。 欧阳守道任白鹭洲书院山长时,不少达官贵人将子弟送来求学,请他关照。可他对学生不管家庭贫富,一视同仁。富绅送来的礼物,他一概回绝。任山长十几年,仍住在破旧的住所之中。他的兄长早逝,两个侄儿由他抚养。侄儿要成家了,可他拿不出什么钱财资助,只好向学生文天祥求救。文天祥也无多少积蓄,只得把原先在朝廷任太子老师时,皇帝奖赏给他的一只金碗,借给欧阳守道去当铺典当,贷出一批银两,欧阳守道才给侄儿办婚事,了却了一桩心愿。咸淳二年(1266年),欧阳守道在朝中任秘书郎之职,因与权臣不合,被罢免官职。他离开京城回乡,没有任何金银财宝,行李只有两箱书和洗换衣服而已。他十分痛恨贪利之臣,在向朝廷提出的奏章中表示:“欲足国裕民,必令天下臣工一洗贪黩之陋。”认为必须肃清官场的腐败,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一生坚守清贫的操守,不图私利,以至于他病逝时,家中无任何积存之资,还是由学生们捐资才得以殓葬。他去世后,丞相江万里为之撰写墓志铭,文天祥为之写下感人肺腑的祭文,刘辰翁等当时的名流纷纷前来哀悼。他清廉的品行,成为一代代庐陵人的楷模。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