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时期
《佛所行赞经·第一生品》记载:“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罗卫国,一切诸人民,欢喜亦如是。”(北方之神毗沙门天王夫妇,生下了第三子取名那罗鸠婆(又作“那拏天”、“那吒俱伐罗”等,意指可爱),一切所有天地间的诸位大众们,得知此事后各个都是皆大欢喜,当今天王夫妇生下这个太子,住在迦毗罗卫国中的一切所有的黎民百姓亦是满心欢喜。哪吒在佛教最早的文字记载中是一位深受大众欢迎的正义战神,一出生就让天地间的一切天众神佛及百姓为之欢颂)哪吒闹海,枪头刺穿龙头
哪吒哪吒闹海
唐代时期
哪吒(5张)《开天传信记》记载:“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首楞严经义海》记载:“天王太子即那吒之类,辅政统摄,跨握鬼物,护世益人。”《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记载:“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尔时毗沙门孙那吒……那吒天王。”《大正藏·图像部》记载:“于白毡上画一毗沙门神,其孙那吒天神。”《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记载:“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毗沙门仪轨》记载:“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随天王。”(在佛经中托塔的是那吒,而不是毗沙门天王托塔,且此塔不是用来对付那吒之物);《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记载:“四天太子,即那吒之类,能驱鬼神。”《大吉义经》记载:“护世四王,各有九十一子,姿貌端正,有大势力,即那吒之类。”《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崇圣寺佛牙,是那吒太子从天上将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记载:“‘我灭度一百年后,有么士罗兄弟二人,一名那吒,二名婆吒,而于彼处建立寺舍,当号名那吒婆吒。’”《汾阳无德禅师语录》记载:“金刚透匣谁能用,惟有那吒第一机。”《毗沙门最胜太子那吒拘代罗甘露如意王神咒经》记载称那吒为“那吒童子”,是财宝天王五太子之一的第三太子,《图像集》卷5引《天王念诵法》记载:“那吒为十一面观音变现,左手持宝棒,右手与愿印”(这里记载的那吒童子是观音的化身)。
宋代时期
哪吒《嘉泰普灯录》记载:“那吒十面十眸动,无相灵光翳日轮。”《太平广记》记载:“太子(那吒)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以作佛事者,愿太子致之。”《首楞严义疏注经》记载:“天王太子即那吒之类,辅政统摄,跨握鬼物,护世益人。”《禅宗颂古联珠通集》记载:“摩天鸩鸟九头毒,护世那吒八臂长……八臂那吒三只眼,双槌擂鼓转船头。”《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记载:“是时有天名曰那拏,色相殊妙,面现微笑,手持日月及诸器杖,众宝严饰……即现大身如须弥山,面忿怒相复大笑相,而有千臂。”《宋高僧传》记载: “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那吒)。”《景德传灯录》记载:“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碧岩录》记载:“忽若忿怒那吒,现三头六臂。”《五灯会元》记载:“赤脚波斯入大唐,八臂那吒行正令。”《颂古六首》记载:“出得气,有巴鼻,昨夜那吒生八臂。”《圆悟佛果禅师语录》记载:“忿怒那吒把须弥,一擘百杂碎。”《沧浪诗话·附答吴景仙书》记载:“若那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心史》记载:“岁岁四月佛诞日,二月那吒太子诞日。”《栾城集·那吒诗》记载:“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夷坚志·程法师事》记载:“程知为石精,遂持那吒火毬咒。”《宋元南戏》记载:“八臂哪吒浑不怕。”《无门关》记载:“八臂那吒拦他不住。”《大慧普觉禅师语录》记载:“骨肉都还父母了,不知那个是那吒。”《颂古联珠》记载:“那吒太子本来身,卓卓无依不受尘。”
哪吒闹海
元代时期
《瀛奎律髓·卷四十七》记载:“毗沙门天王,那吒太子护法神也。”《三教搜神大全·那叱太子》记载:“那叱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噉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盆儿鬼》记载:“俺会天心法、地心法、那吒法,书符咒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摄。”《郑孔目风雪酷寒亭》记载:“则你这无端弟子恰便似恶那吒。”《昊天塔孟良盗骨》记载:“问什么恶菩萨,狠那吒。”《诸宫调风月紫云庭》记载:“也难奈何俺那六臂那吒般狠柳青。”《西游记杂剧》记载:“第三个保官那吒三太子……某乃毗沙天王第三子那叱是也。”《辇下曲》记载:“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那吒城。”《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记载:“国运倾,六师驻,那吒城。”《三太子大闹黑风山》记载:“有那吒三太子镇守此处……小圣乃那吒神是也。”《法海遗珠》记载:“北方那吒神。”《道法会元》记载:“感应统摄都太子哪吒。”《水浒传》记载:“我只道他三头六臂,有哪吒的本事。”
《三教搜神大全》卷7原文《那叱太子》的记载与画像:
哪吒《三教搜神大全》的记载及画像哪吒《三教搜神大全》的记载及画像哪吒《三哪吒《三教搜神大全》的记载及画像教搜神大全》的记载哪吒《三教搜神大全》的记载及画像哪吒《三教搜神大全》的记载及画像哪吒《三教搜神大全》的记载及画像哪吒《三教搜神大全》的记载及画像哪吒《三教搜神大全》的记载及画像哪吒《三教搜神大全》的记载及画像哪吒《三教搜神大全》的记载及画像
哪吒闹海打龙哪吒闹海
明代时期
《永乐大典》记载:“那吒太子本来身,卓卓无依不受尘。”《永乐大典残卷》记载:“十头罗刹不相饶,八臂那吒浑不怕。”《唐朝开国演义》记载:“哪吒八臂降诸怪,七耀星官混紫宸。”《秦王传奇》记载:“天王下世伏群魔,哪吒临凡降百怪。 ”《三刻拍案惊奇》记载:“威风凛凛似哪吒,怪物见时惊怕。”《三遂平妖传》记载:“那吒太子是不动尊王佛,以善恶化人。”《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二十六回》记载:“却说如来锁得狮象到殿,心中大怒,骂不绝口,吩咐哪吒:‘解入召版地狱,压他粉碎,永不赦除。’”《残唐五代史演义》记载:“真如八臂哪咤离天阙,开山小鬼下坡来。”《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记载:“天王就听其言,令那吒总兵出阵。”《靖江宝卷·圣卷·东岳宝卷》记载:“他师兄是谁?就是托塔李天王李靖之子,名叫哪吒。”《南游记》记载:“乃是昆沙宫天王李靖之子,名叫哪吒,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西游记》记载:“那哪吒乃三坛海会大神,他出身时,曾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封神演义》记载:“这位神圣下世,出在陈塘关,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灵珠子化身。”《猛烈哪吒三变化》记载:“吾神乃善胜童子是也,千百亿化身,实乃哪吒三太子。”《识余》记载:“二月那咤太子诞日。”《农田馀话》记载:“燕城,系刘太保定制,凡十一门,作那吒神三头六臂两足。”《续传灯录》记载:“如何是那吒本来身。”
哪吒闹海抽龙筋
清代时期
《荡寇志》记载:“好一似降魔的哪叱太子……这两个便都算了三头六臂的哪叱。”《宋太祖三下南唐》记载:“此位猛烈尊神是哪吒太子。”《狐狸缘全传》记载:“只见那三太子(哪吒)的威风果是超群。”《三宝太监西洋记》记载:“玉帝看见是个哪吒三太子,心中大喜。”《锋剑春秋》记载:“第四位头梳丫髻,脚踏风火轮,乃是哪吒三太子。”《车王府曲本封神榜》记载:“令郎与我有前缘,又拜我为师,实乃三生有幸,就与他起名哪吒。”《续济公传》记载:“请教那吒可能受这冤枉,催动风火轮,舞动火尖枪,在半空中同吕岳的摄魂剑杀将起来。”《绿牡丹》记载:“那怕是临潼斗宝,伍子胥过关,闹海李哪吒,舍着老性命也要陪他玩玩。”《楞伽经宝镜疏》记载:“救护世界者也,国太子者即那吒之类。”《双凤奇缘》记载:“一边好似哪吒降石女,一边好似元帝斩妖精。”《后西游记》记载:“因降敕命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与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带领十万天兵,去擒拿孙小圣。”《说唐三传》记载:“抖擞神威,现出三头六臂,像哪吒三太子一般。”《说唐全传》记载:“今日巡天都太保、八臂膊哪叱临凡,第三条好汉杀来了,瓦岗城内这些大小将官不经打起。”《红楼梦》记载:“他是哪吒,我也要见见。”《雷峰塔》记载:“哪吒令愿焚修念牢,感优昙梦绕,把邪魔顿消。”《何仙姑宝卷》记载:“哼哈二将前来到,三头六臂哪吒身……哪吒太子也来变,变了万千哪吒身。”
哪吒
现代
1957年,金受申所著的书籍《北京的传说》中讲述了“八臂哪吒城”的由来,书中称老北京民间传说中的八臂哪吒城就是为了镇压恶龙而建造的象征性地标,由此将八臂哪吒作为北京城的保护神。
1998年,袁珂所著的神话学书籍《中国神话大词典》第145页至146页中,介绍了哪吒(书中写为“那吒”)的记载,该书引用了《三教搜神大全》与《封神演义》等古书的描述,并在第226页中,作者袁珂表示《封神演义》一书中写得最好的故事是哪吒闹海,书中原话:“其中哪吒闹海一段,为全书精华所萃。”(即哪吒的故事出类拔萃)
2003年,张庆与朱家珑所著的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的上册中,收录了《哪吒闹海》的神话故事作为课文,出现于第53页的第10课里,并附有哪吒手拿乾坤圈、脚踏海浪的彩色配图;这篇课文讲述了哪吒为了惩治兴风作浪的东海龙王,打败了巡海夜叉和龙三太子,该课文为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是第五册第三单元里的一篇。
2009年,周庆安所著书籍《探秘诸神背后的真相》解释了哪吒的名字含义,书中称“哪吒”这一词汇是汉语复合词,并引用《康熙字典》《辞海》的记载说“哪”指“傩”,本意是扶正祛邪,“吒”即“叱咤”,意叱怒也。
2010年,王新禧所著书籍《中国神话:尘封下的幻想之翼》文中也说:“‘哪’为‘傩’,‘吒’为‘咤’,‘哪吒’意即傩咤驱赶鬼神”。
2020年,梁兴扬所著书籍《中国神话真好看》书中亦提及哪吒意为驱邪消灾及正义。
哪吒闹海伏龙
古代各种哪吒画像五代晋开运四年曹元忠敦煌壁画《大圣毗沙门天王像》中的哪吒形象元明刊本西岳天竺国藏板《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哪吒画像(6张)明代世德堂刊本《西游记》刻本哪吒插画(影印版)(3张)明代万历金阊载阳舒文渊《封神演义》刻本哪吒(13张)明代杨闽斎本《新镌全像西游记传》第一册64页:哪吒太子清康熙年间德聚堂版《封神演义》刊本的哪吒配图(6张)清康熙年间《支那古版画图录》苏州版画《三教大会万仙阵》哪吒清代绣像西游记哪吒彩绘插图(2张)清代墨绘本《封神真形图》哪吒配图清代上海广百宋斋精石印《绣像封神演义》 哪吒参考资料来源:
《宝诰大全·哪吒宝诰·開經偈》记载:太上宝光灵珠儿。谕旨三年余降世。太乙临渡练金光。乾元山上学玄机。《中坛元帅宝诰·志心皈命礼》记载:玉皇上帝。灵珠降世。位镇先天。中营主宰。统辖神将。法力无边。通广广大。本领非凡。《宝诰大全·志心皈命礼·中坛元帅真经》记载:兴周圣将。灭纣前锋。金光洞裹炼灵珠。玉虚奉命降陈塘。《中坛元帅降魔真经》记载:吾乃乾元山上灵珠神,降下凡间救万民,三年六月始出世,神仙气魄异常人,手套降魔镯,腰围混天绫,异香遍地。
哪吒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