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熊的先辈原为芈[mǐ]姓,芈国后裔。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在商朝末年投奔周文王,并成为周文王的火师,且以守火堆祭祀为职责。《史记·楚世家》“载:“鬻熊子事文王”,意为“鬻熊如同儿子般侍奉周文王”。
《汉书》载魏相奏记霍光,称文王见鬻子,年九十馀,可推定台湾岳麓书社六十教授合译《白话史记》中有关和姬昌关系的段落描述勘误,逻辑谬误。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
楚子来告
“祝融,火神。相传为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包山楚简中列老童、祝融、鬻熊为楚先,印证了《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的“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
“根据包山楚简246号,‘鬻熊’是位于‘荆王熊丽’前面“楚先’中的最后一位,他是楚国开国史上很显赫的人物,传说传说他曾为周文王的火师,且“子事文王,早卒”,周成王推翻前朝后因他早卒,所以封鬻熊的后人于楚。”自清华简《楚居》整理公开后,支持此说的学人渐成主流。
鬻熊的儿子叫熊丽,熊丽生下了熊狂,熊狂又生下了熊绎,熊绎生在周成王时代,成王要举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后代,于是把熊绎封到楚蛮,封给他子男爵位的田地,姓芈,居住在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