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陆侃如

陆侃如(中国作家,学者)

陆侃如
陆侃如(1903年11月26日—1978年12月1日),男,原名侃,又名雪成,字衍庐,笔名小璧,祖籍江苏省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厅(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的一个爱国士绅家庭,著名学者。1978年12月1日病逝,享年75岁。

  • 中文名陆侃
  • 别名笔名侃如,字衍庐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903年11月26日
  • 逝世日期1978年12月1日
  • 职业作家,学者
  • 出生地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阳镇
  • 代表作品《中国诗史》《中国文学简史》等
  • 性别
  • 学历博士研究生

人物背景

陆侃如、冯沅君祖籍江苏太仓,1903年11月26日出生于江苏南通海门三阳镇普新村(现临江新区普明村),生于一爱国士绅家庭。其父系爱国民主人士陆措宜。1920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古典文学。大学一年级时他便出版了《屈原》,大学毕业时又出版《宋玉》一书。研究院毕业后,他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授,并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兼职。

1929年,陆侃如在上海与冯沅君结婚,从此二人一直合作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冯沅君

冯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生于一书香门第。她从小受新文化新思想影响,17岁考入北京女子高师,参加过五四运动。22岁时她在创造社的刊物上发表了以《卷葹》为名的系列小说,深得鲁迅先生的赏识,引起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感情共鸣。从此她成为《语丝》的主要撰稿人之一,1925年,她从北大研究所毕业,作教于金陵大学。

任教

1932年夏,陆冯同时出国,入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1935年夫妇均获文学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初南下昆明,在迁至云南的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任教。1942年,到四川三台,任内迁的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46年随校迁回沈阳。1947年到青岛,担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58年随学校迁居济南。

1949年青岛解放后,陆侃如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图书馆馆长,1951年任副校长、《文史哲》编委会主任,并当选为省人大代表。1953年相继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为九三学社山东地方组织创始人之一,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青岛分社主任委员、济南分社筹委会主任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12月1日病逝,享年75岁。临终前将其珍存的全部书籍和近3万元存款捐献给山东大学。1979年,他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本人也得以恢复名誉。

比翼齐飞

冯沅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一级教授,也担任过山东大学副校长,同时还在文化界、妇女界担任一些要职,积极参加青岛市的社会活动。

陆、冯夫妇在文学研究领域同心协力著书立说,比翼齐飞,堪称文坛佳话。山东大学以陆冯二人生前积蓄为基金,设立了“冯沅君文学奖”,鼓励有成就的文学教学研究工作者,努力献身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

重要著作

《屈原》《宋玉》《乐府古辞考》《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与冯沅君合著《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与高亨合著《楚辞选》,与牟世金合著《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论创作》《刘勰与文心雕龙》。译著有高本汉的《左传真伪考》、小仲马的《金钱问题》、塞昂里的《法国社会经济史》。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