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陆丽

陆丽(北魏司徒平原王)

陆丽
陆丽(?~465年),本姓步六孤,字伊利,代郡(今山西省代县)人,鲜卑族。北魏时期大臣,东平成王陆俟之子。陆丽少以忠谨,入侍太武帝拓跋焘,赐爵章安子,迁南部尚书。承平元年(452年),太武帝卒,南安王拓跋余立,既而为中常侍宗爱等所杀。陆丽与殿中尚书长孙渴侯等奉迎拓跋濬为帝,受宠信。兴安初,陆丽封平原王,加抚军将军。迁侍中、抚军大将军、司徒公,固辞不受,后领太子太傅。陆丽好学爱士,常以讲习为业。和平六年(465年),陆丽闻文成帝卒,赴平城奔丧,被乙浑杀害。

  • 别名陆丽
  • 伊利
  • 所处时代北魏
  • 民族族群鲜卑族
  • 出生地代郡
  • 逝世日期465年
  • 主要成就四朝元老 反对乙浑
  • 本名步六孤丽
  • 爵位陆丽平原王
  • 官职侍中 抚军大将军 司徒 录尚书事 太傅

陆丽的父亲陆俟(步六孤俟),北魏太武帝部下将军,曾成功劝得匈奴叛将盖吴的两位叔父将盖吴杀害并归降(446年)。

陆丽本人在御林军效力,太武帝相信他的忠诚和审慎,封他为章安县子,不久又任他为南部尚书。

正平二年(452年),中常侍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拥立皇子南安王拓跋余为帝,但在当年又将其弑杀。陆丽和刘尼、源贺、拓跋渴侯发动政变,推翻宗爱,拥立景穆太子拓跋晃之子、嫡皇孙拓跋浚为帝,即文成帝。文成帝因此很信任他,封他为司徒、平原王。陆丽拒绝了,说自己的功劳没有父亲大,父亲尚且没有封王,故不敢居父亲之上。于是文成帝封陆俟为东平王。陆丽仍然拒绝封王,但文成帝没有接受,并封其妻为王妃。文成帝早期,高官间出现权力争斗,陆丽却没有受到损害,最终成为争斗的胜利者之一。

据记载,陆丽喜好文学研究,经常教学生们学习文学。同时,他也因为孝敬父亲而受到赞扬。陆俟去世后,陆丽因哀伤而病倒了。

465年,文成帝驾崩,子献文帝继位。政权很快落入大臣乙浑手中,杨保平、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等高官都被他所杀。这时,陆丽身为侍中、司徒,因病正在代郡温泉疗养。乙弗浑以皇帝的名义派穆多侯召他来都城平城。穆多侯深知乙浑残暴且不安好心,劝他别急着回京。陆丽拒绝了,想到皇帝驾崩,不惧灾祸地回京参加葬礼,并急忙赶到平城。回京后,他立即就乙浑的不法行为与其发生争执,果然穆多侯一同被乙浑所诛杀。466年,冯太后推翻乙浑,以王礼陪葬陆丽于金陵。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