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卢钧

卢钧(唐朝晚期大臣)

卢钧
卢钧(778年—864年),字子和,祖籍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后徙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唐朝晚期大臣。卢钧出身范阳卢氏北祖大房,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进士。唐文宗时任左补阙,以争辩宰相宋申锡之狱而闻名。此后历仕文宗、武宗、宣宗三朝,连拜镇国军使、岭南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昭义节度使、宣武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等职,政绩颇著,史称其“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大中九年(855年),入朝为尚书左仆射。唐懿宗时以太保致仕。唐咸通五年(864年),卢钧去世,年八十七。册赠太傅,谥号“元”。

  • 本名卢钧
  • 别名卢元公
  • 子和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
  • 出生日期778年
  • 逝世日期864年
  • 主要作品《荐冰》《岭南官吏请停吏部注拟奏》
  • 主要成就治理岭南等地,政绩卓著
  • 官职太保
  • 爵位范阳郡开国公
  • 追赠太傅
  • 祖籍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
  • 家世范阳卢氏北祖大房

争狱知名

卢钧祖籍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后徙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卢钧以进士射策科及第,经书判拔萃科考试,被选为秘书省正字(《旧唐书》作校书郎)。

大和二年(828年),卢钧于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绛府中任推官一职,成为其幕僚。又调任长安县尉,随宰相裴度外出,任太原观察支使,入朝为监察御史。

大和五年(831年),卢钧改任左补阙。当时唐文宗与宰相宋申锡密议诛除宦官,此事却被神策中尉王守澄及其党郑注得知。郑注令神策都虞候豆卢著诬告宋申锡谋立文宗之弟、漳王李凑。文宗信以为真,大为恼怒,召集宰相等人商议,时任左补阙的卢钧与右散骑常侍崔玄亮等人都乞求文宗重新和宰相商议,并由相关部门来调查。最终使宋申锡免死,仅被贬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卢钧因此知名,此后历任尚书郎、常州刺史等职。

践历中外

大和九年(835年),入朝任给事中。但凡有重要的诏令下达,卢钧一定反复审阅,驳正奏章违误时毫不留情。

开成元年(836年),卢钧出任华州(治今陕西华县)刺史及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关辅地区驿马或疲或损,效率大为降低。针对此种情况,卢钧下令购置善走良马,每三年更换一次,自此提高了驿马的工作效率。同年冬,他接替李从易任广州(治今广东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岭南作为海上商道的起点,汇聚了大量奇珍异宝,前任节度使,都想方设法来获取这些财宝,每到离任时,总能满载而归。卢钧为政清廉仁惠,对于珍宝分毫不取,并请监军兼领市舶使一职,自己也不加干预。

之前,岭南当地少数民族与汉人杂居,婚嫁互通,常常私占耕地、营建住宅,官吏有时加以阻扰,便演变为混乱冲突。卢钧下令禁止少数民族与汉人通婚,并严禁以私人名义占有田产。百姓都严格遵守,不敢违犯。

自唐德宗贞元(785年—805年)年间以来,士人多有获罪而被流放岭南者,他们的子孙贫困不堪,又无法得赦返乡。卢钧同情其遭遇,拿出自己的俸禄为他们营造棺椁,以送回乡中安葬;如果碰到他们患病,则出钱买药救治,或出面将不治者安葬;对于无人照料的孤儿寡女,也资助他们的生活,或助其寻觅夫家。卢钧前后帮助了数百家人,感动了岭南之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山越的旧俗。在任上,卢钧又废除了剥削百姓的采金税。等到他三年任满时,各族百姓数千人前往长安,请求为他立生祠,以纪念其功德,卢钧极力推辞。

唐武宗会昌(841年—846年)初年,汉水决入襄阳,造成严重灾害。武宗授卢钧为襄州(治今湖北襄樊)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命其前往治灾。卢钧就任后,筑河堤六千步,以遏制水患。

会昌三年(843年),朝廷出兵征讨叛乱的昭义(治今山西长治)节度使刘稹。武宗因卢钧为人宽厚,颇得众心,于是命他兼任昭义军节度使。刘稹之乱平定后,武宗敕令卢钧即刻前往就职,拜其为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泽潞邢洺磁观察等使,专任昭义军节度使。卢钧抵达潞州前,刘稹部将白惟信率三千余人抗拒唐军,拒绝大将石雄的招降。待卢钧到后,白惟信主动归降。当时,石雄想要杀尽参与叛乱的昭义士兵,卢钧不许,而是安坐堂上审理,石雄只得离开,最后仅有白惟信被送至京师处理,其余部众都被赦免。

会昌四年(844年)冬,朝廷命昭义镇出兵五千,戍守代北。出发前,卢钧登上城楼践行,士兵的家人都在帐幕中观送。昭义军素来骄横,与家人诀别时大醉,竟乘机反攻潞州城门。昭义监军率潞州兵抵御,直到晚上才抚定哗变。此次事变后,卢钧被调入朝,拜户部侍郎、判度支,改任户部尚书。

唐宣宗大中(847年—860年)初年,卢钧外授检校尚书右仆射、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刺史、御史大夫、宣武军节度、宋亳汴颍观察等使(宣武节度使),并加检校司空衔。

大中四年(850年),入朝授太子少师、上柱国,封范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大中六年(852年),卢钧再次外出,获拜检校司空、太原(治今山西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

失志怨望

大中九年(855年),卢钧获召入朝,任尚书左仆射。

卢钧遍历朝廷内外之职,功勋愈著,年高望重,其晚辈子弟大多都已位至台司,而他本人却屡遭外调。待到此次内调,本以为应当拜相,结果却仅获仆射之职,卢钧内心深感失望。在左仆射任上,他常常称病不理事,与亲友前往长安城南的别墅游玩,有时候几天才回到城内。宰相令狐绹对卢钧此种行为颇为不满,于是将其罢为检校司空、守太子太师。

大中十一年(857年)正月一日,宣宗在于元旦在含元殿举行朝会,卢钧年已八十,便在群臣之首向宣宗称颂祝贺。含元殿较远,他步行抵达时,却仍精神不改,称贺有礼,士大夫都为之称叹。当时舆论纷纷同情失职的卢钧,攻击令狐綯“弄权”、“媢贤”。令狐綯迫于压力,只得再向宣宗进言,于九月改授卢钧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治今陕西汉中)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成为使相。后以检校司徒衔改任东都留守,又拜太子太师。

高寿辞世

唐懿宗初年,卢钧推辞了宣武节度使的任命,以太保之职致仕。

咸通五年(864年),卢钧逝世,享年八十七岁。朝廷追赠太傅,谥号“元”。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