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陆珪

陆珪(北宋官员)

陆珪
陆珪,北宋官员。字廉叔,国子监博士,被追赠为太尉,是陆轸之子、陆佃之父。

  • 本名陆珪
  • 廉叔
  • 所处时代北宋
  • 民族族群

陆珪的父亲陆轸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陆琪官至袁州万载县知县,陆珪是陆轸的二儿子。陆珪最初因父荫而出任太庙斋郎,景佑年间,补为湖州武康县县尉,后调任信州司法参军。经人举荐,迁任杭州南新县知县。任期满后,改任睦州录事参军。经考核,升任为大理寺丞,后又出任明州奉化县、扬州天长县知县。最后左降(贬官)为濠州酒税监。

陆轸在世时,曾到会稽县上亭乡上皋里犬亭山(吼山)游玩,觉得这里山水俱佳,很是喜欢。天圣四年(1026),陆轸在吼山的魏家山南边修建住宅,经常来这里住宿,徜徉于山水之间。庆历二年(1042)十月,陆珪从鲁墟迁居到这里,“以承先志”,当地人称为陆家宅。

陆珪有四个儿子,儿子陆佃的母亲边氏是兵部员外郎赠开府仪同三司边调的女儿,父辈都是官员。陆珪官做得不大,而且仕途坎坷,父亲陆轸也没有留下家产,到陆佃年少时,家里穷得晚上连油灯都点不起。尽管如此,陆佃仍借着月光苦读,后决定外出寻找名师求学,穿着草鞋,背着铺盖就出发了。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