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李元轨

李元轨(唐朝宗室大臣)

李元轨
李元轨(?-688年或689年),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唐高祖李渊第十四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朝宗室大臣。李元轨多才多艺,深受李渊宠爱。武德六年(623年),册封蜀王。武德八年(625年),徙封吴王。贞观初年,迎娶侍中魏徵之女。,改封霍王,历任寿州、绛州、徐州、定州刺史,抵御突厥进攻。高宗时居外藩,朝廷有大事,或密制询问。唐高宗去世后,连同侍中刘齐贤负责山陵事务。垂拱元年(685年),授司徒、襄青二州刺史。垂拱四年(688年),卷入越王李贞叛乱,坐罪流放黔州,路经陈仓而死,赐姓虺氏。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后,追复李元轨生前爵位,还复李姓,陪葬于献陵。

  • 别名李元璹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西安)
  • 逝世日期688年(或689年)
  • 本名李元轨
  • 官职司徒、诸州刺史
  • 爵位蜀王—吴王—霍王

史书未记载生年,从异母兄李元嘉及异母弟李凤的生年推断,当在武德二年(619年)至武德五年(622年)之间。李元轨有多方面的才能,受李渊宠爱。

武德六年(623年),册封蜀王。

武德八年(625年),徙封吴王。

贞观七年(633年),任寿州刺史,实封六百户,娶魏徵的女儿为妻。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驾崩,辞官职穿丧服,哀痛过礼,此后经常身着布衣,每当父亲李渊忌日来临,总是绝食数日。

贞观十年(636年),改封霍王,任绛州刺史,不久转任徐州刺史。李元轨任刺史时,在宅邸闭门读书,事务由长史好司马处理。李元轨态度谨慎不妄,与器物不吝惜。与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之交。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继位后,加实封满一千户,任定州刺史。突厥攻击定州,李元轨开城门偃旗息鼓。突厥疑惑,没敢入城,于夜间遁走。定州李嘉运与敌人勾结被发觉,唐高宗命李元轨将其一党全部处死。李元轨为安定人心,只杀李嘉运一人,其他人的罪责赦免,然后上书请罪。唐高宗大喜,说:“朕亦悔之,倘无王,则失定州矣。”李元轨的部下王文操与敌作战,其二子王凤、王贤为保护父亲战死。李元轨得知,派遣使者吊祭,唐高宗得到报告,追赠王凤、王贤为朝散大夫。

李元轨入朝廷时,常常上疏议论政治得失,对朝政多有裨益,高宗尊重叔叔,大事常与他相谈。高宗去世时,李元轨和侍中刘齐贤主管陵墓事务。李元轨通晓陵葬故事,刘齐贤叹息“非我辈所及也。”李元轨派遣国令到封国征收租税,国令请用得税与诸国交易来取利,李元轨回答:“汝为国令,当正吾失,反说吾以利耶!”拒而不纳。

垂拱元年(685年),加司徒,转任襄州刺史、青州刺史。

垂拱四年(688年),越王李贞兵败,李元轨以同谋之罪遭连坐,流放黔州,载于槛车,路经陈仓而死。武则天改李元轨、李绪为虺氏,其子孙年幼者皆流放岭外。

神龙初年,唐中宗复辟称帝,李元轨父子恢复生前爵位,并还复李姓。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