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刘休若

刘休若(南朝宋宗室大臣)

刘休若
刘休若(448年-471年),字休若,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母为罗美人,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九子,南朝宋宗室王。刘休若于孝建三年(456年),被封巴陵王。后历任南琅邪、临淮二郡太守,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徐州刺史,吴兴太守等职。前废帝时,因年少,未尝受害,迁左卫将军。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被授以会稽太守,率军东讨。次年,任雍州刺史。在镇不守法度,被责并降号。后又升任湘州刺史、荆州刺史。泰始七年(471年),明帝以太子幼弱,深忌诸弟,杀晋平王刘休祐。既而建康民间有流言,说荆州刺史巴陵王刘休若有至贵之相,宋明帝以此事告之,刘休若更加忧惧。不久,被征为南徐州刺史,令东下。腹心将佐,皆认为此次回朝,必不免祸,中兵参军王敬先劝他起兵造反。刘休若一向胆小怕事,不但不听,还捕杀王敬先,并告知明帝。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得知建安王刘休仁又被杀,更加恐惧。后明帝遂以招集宴会为名,令其回京。七月,奉诏至建康,随即被杀。

  • 别名巴陵哀王
  • 所处时代南朝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448年
  • 逝世日期471年
  • 本名刘休若

巴陵哀王休若,宋文帝第十九子也。孝建三年,年九岁,封巴陵王,食邑二千户。

宋孝武帝大明二年,为冠军将军、南琅邪、临淮二郡太守,徙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将军如故。四年,出为都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增督豫州之梁郡,增邑千户。明年,征为散骑常侍、左右郎将、吴兴太守。复征为散骑常侍、太常,未拜。

前废帝永光元年,迁左卫将军。

宋明帝泰始元年,迁散骑常侍、中书令,领卫尉。未拜,复为左卫将军,常侍、卫尉如故。又未拜,出为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永嘉、临海、新安五郡诸军事、领安东将军、会稽太守,率众东讨。进督吴、吴兴、晋陵三郡。寻加散骑常侍,进号卫将军,给鼓吹一部。又进督晋安、彭城二郡诸军事。二年,迁梁、雍、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持节、常侍、将军如故,增邑二千户,受三百户。

前在会稽,录事参军陈郡谢沈以谄佞事休若,多受贿赂。时内外戒严,普著袴褶,沈居母丧。被起,声乐酣饮,不异吉人,衣冠既无殊异,并不知沈居丧,尝自称孤子,众乃骇愕。休若坐与沈亵黩,致有奸私,降号镇西将军,又进卫将军。典签夏宝期事休若无礼,系狱,启太宗杀之,虑不被许,启未报,辄于狱行刑,信反果锢送,而宝期已死。上大怒,与刘休若书曰:“孝建、大明中,汝敢行此邪?”刘休若母加杖三百,降号左将军,贬使持节都督为监,行雍州刺史,使宁蛮校尉,削封五百户。四年,迁使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行湘州刺史,将军如故。六年,荆州刺史晋平王刘休祐入朝,以休若监荆州事,进号征南将军、湘州刺史。仍为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征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如故。寻加散骑常侍,又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晋平王刘休佑被杀,建安王刘休仁见疑。京邑讹言休若有至贵之表,太宗以言报之,休若内甚忧惧。会被征,代休祐为都督南徐、南兖、徐、兖、青、冀六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持节、常侍、开府如故。刘休若腹心将佐咸谓还朝必有大祸,中兵参军京兆王敬先固陈不宜入,劝割据荆楚以距朝廷,休若伪许之。敬先既出,执录,驰使白太宗,敬先坐诛死。休若至京口,建安王休仁又见害,益怀危虑。上以休若和善,能谐缉物情,虑将来倾幼主,欲遣使杀之。虑不奉诏,征入朝,又恐猜骇,乃伪迁休若为都督江郢、司、广、交、豫州之西阳、新蔡、晋熙、湘州之始兴四郡诸军事、车骑大将军、江州刺史,持节、常侍、开府如故。征还召拜,手书殷勤,使赴七月七日,即于第赐死,时年二十四。赠侍中、司空,持节、都督、刺史如故,给班剑二十人,三望车一乘。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