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九月,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掌兵权。朝廷遣使吊祭,拒而不纳,继而举兵叛乱,威胁东都洛阳。十年正月,唐宪宗决定对淮西用兵。淮西节度使驻守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市),地处中原腹心之地,战略地位重要。自从李希烈以来,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唐宪宗此时用兵,正是改变割据状态的决心表现。
朝廷对淮西用兵,震动很大。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感到威胁,就采用声言助官军讨伐吴元济,暗中支持吴元济的两面派手法,企图巩固自己的地位。首先,派人暗中潜入河阴漕院(今河南荥阳),杀伤十余人,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把江淮一带集中的租赋都烧毁了。接着,派刺客到京师暗杀了力主用兵淮西的宰相武元衡。不久,又派人潜入东都,打算在洛阳焚烧宫阙,杀掠市民,后因事泄未能得逞。
李师道的恐怖手段,虽然也曾使一些人动摇,但唐宪宗始终坚持用兵。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宪宗命自愿亲赴前线的裴度以宰相兼彰义节度使。裴度立即奔赴淮西,与随邓节度使李愬等,大举进攻吴元济。九月,李愬军率先攻破蔡州,大败淮西军。吴元济没有料到李愬军快速异常,毫无防备地束手就擒。持续三年的淮西叛乱,宣告结束了。
吴元济败死,李师道恐惧,初欲献地归顺朝廷,并以长子入侍为质,继而举兵反叛。元和十三年(818)七月,唐宪宗诏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前往讨伐。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李师道内部矛盾激化,其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李师道,淄青齐莱诸地复为唐有。